站内搜索 | English  

 

 

 首页  研究院概况  学术研究  研究院刊物  欧洲文明研究  学界动态  人才培养  资料中心 

 

 
 
  学者访谈  
国际史的方法与实践———埃雷兹·马尼拉教授访谈录
2018-06-05 10:16 滕凯炜 


我在书中也引用了年轻的毛泽东对威尔逊的评价:“可怜的威尔逊。”他说威尔逊所做的诸多努力遭受了大资本家和帝国主义者的阻挠。与此同时,毛泽东和其他人注意到布尔什维克在俄国内战中占了上风,布尔什维克也声称支持反殖民主义运动。威尔逊主义的破产,加上北京政府又无法满足五四运动的诉求,在这种情况下,毛泽东等人自然转向其他地方寻找出路。我认为在当时和接下来的几年里,布尔什维克为他们提供了一个极富吸引力的模式,它既是一场国际运动,也是一场国内改革运动,而这正符合他们一直以来所追求的双重目标:一是挣脱帝国主义枷锁实现国家独立;二是改革国内社会。

问:您可以给我们简单介绍一下您现在的研究吗?

答:我现在正准备开始写一本书,刚刚开始,过段时间我才会全力投入写作。但写作该书的想法基本上源于温德尔·威尔基(Wendell Willkie)的一本名叫《全球一家》(One World)的书,它曾是一本超级畅销书。①威尔基是一名共和党政客,并且是1940年的共和党总统候选人。在1942年,罗斯福总统派他周游世界,他游历的地方大多是我们今天说的发展中国家,他也曾在中国短暂驻足。回国后他写作了那本具有非常强烈的反帝国主义和反种族主义思想的著作,他认为,为了在战后确保和平,需要建立一个种族平等的国际秩序。他对中国、印度和中东尤其感兴趣,认为这些地区是新秩序的核心部分。我想做的是追溯威尔基的旅行,为他到过的每个地方都写一个章节。每章都以他的一个故事开始,包括他做了什么、见了谁、他得到了哪些回应,通过这些再思考战争怎样改变了美国人与那些地区人们的关系。我试图论证,20世纪40年代早期是一个极其关键的历史节点,不仅是美国走向全球霸权的阶段,也是美国重塑自身对发展中国家人民的认知及其与后者关系的重要时期。

问:我对您如何在哈佛大学历史系培养博士生很好奇,是什么让哈佛历史系如此特别?

答:当我们与研究生新生谈话时,我们告诉他们有三件事情很重要:第一,众所周知的是,哈佛历史学系拥有一批极其出色的学者,包括教员和研究生,他们都在各自的领域做着最前沿的学术研究。第二,客观地讲,我们的图书馆系统拥有无与伦比的资源。我想你在这一年也深有体会。其他任何地方都比不上哈佛图书馆系统这般的资源丰富。第三,哈佛还为学术研究提供形形色色的资助项目,尤其是对国际史来说,研究者经常需要前往世界各地收集档案资料进行研究,资助项目是必不可少的。所以有三个要素:人才、图书馆系统和对研究的经济支持。

问:在这个严酷的就业市场中,您对学生们有怎样的期望?

答:总的来说,我认为最行之有效的方法是我们要求研究生对知识做出原创性的贡献,而且我们希望这些贡献是那种从大处着眼的研究,具体而言,它不是对某个小领域的延展,而是对多个领域的整合,像我之前说的,把在之前的讨论和写作中分散孤立的区域和主题整合起来,这才是真正的创新,这样的学术研究不是简单地派生自前人已有成果,而是能够为未来的研究设定议程。

问:如今,每年都会有众多书籍和文章出版,我想知道如何鉴别一本书是否是一流的历史学著作?在您看来,什么样的历史研究才是一流研究,你是否有自己的标准?

答:这很难说,当然,很难从一本书的封面看其好坏。不过我认为你对书的期待跟我刚刚提到的我对学生的期望一样,你希望找的书不仅是那种对既有研究添砖加瓦———虽然这也很重要———但最重要的书是那些开拓新视野和为未来研究设定议程的著作。从众多书目中将这些好书挑出来并不容易,你需要看书的作者、出版社,也许你还要看一下书评。最后,你需要钻进书中,至少阅读书的一部分章节,看看它是否是一本设定议程的书,然而再做出自己的判断。


①Wendell Willkie,One World,Simon&Schuster,1943.

 

上一页 下一页 [1 2 3 4]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