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中后期的世界历史观述评
天津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2016级地区国别史专业 硕士研究生 殷睦宁
摘 要:20世纪中后期,伴随着两次世界大战的落幕以及美、苏冷战的结束,世界开始步入全球一体化时代,对全球史的研究也开始在史学领域中渐渐崭露头脚。其间,史学家辈出,学术著作亦极为丰富。学者们皆透过不同的视角,结合自己对人类历史的观察与研究构筑了各具特色的有关世界历史的学说体系和理论框架。
关键词:威廉•麦克尼尔 斯塔夫里阿诺斯 吴于廑 世界史观
15-18世纪英国乡村工业发展的原因
天津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2016级地区国别史专业 硕士研究生 叶海珍
摘要:英国乡村工业,特别是毛纺织业的发展很具代表性。乡村工业源于农业,必须从农业、农村、农民中寻找乡村工业发展的根本动因。首先,英国农牧业的发展孕育了乡村工业。其次,圈地运动为其提供了进一步发展的原料和劳动力。再次,农民是乡村工业的主要工资劳动力和重要的组织者。最后,广大农民还是乡村纺织业品的主要国内消费对象。总之,乡村工业在乡村中得到深厚发展,促使农耕世界过渡到工业社会。
关键词:乡村工业 农业 圈地运动 农民
探析中世纪黑死病的破坏及政府的应对措施
——以1348-1350年的英国为例
天津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2017级世界地区国别史专业 硕士研究生赵宇凤
摘 要:中世纪被称为“黑暗的时代”,在中世纪即将快要结束的时候,爆发了破坏性可以与世界大战相比的瘟疫,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黑死病”(The Black Death)。“黑死病”所到之处,人心惶惶,尸体遍野,经济凋敝,社会动荡。“黑死病”(The Black Death)的爆发无疑对当时的英国及欧洲其他地区造成极大的破坏。在“黑死病”爆发期间以教会为主的救助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相比教会,以爱德华三世为首的英国政府的社会职能则要逊色一点,但英国政府对于黑死病的应对措施仍然值得研究。
关键词:黑死病 英国政府 应对措施
清华简二《系年》第二章对读分析
天津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2017级中国古代史专业硕士研究生 刘新月
摘要:公元前781年,周幽王继位,其在位期间,宠爱美人褒姒,褒姒生子伯盤,周幽王废了申后以及太子宜臼,立褒姒为后,其子伯盤为太子。同时任用好利的虢石父执政,朝政日益腐败,国人怨声四起,宜臼为防止被杀逃奔申国,后与申侯联合缯国与犬戎进攻周幽王,幽王与伯盤被杀,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申、缯、卫、晋、郑等诸侯立周幽王太子宜臼为王,与此同时,虢公翰等王朝大臣立王子余臣为王,史称“携惠王”,这样就出现了二王并立的局面,直到公元前750年晋文公杀携惠王,结束了这一局面,开启了东周时代。对于这一时间段的历史我们主要是从《史记·周本纪》、《春秋左传》、《逸周书》等文献中得知,但是其中某些问题记载并不是很清楚,为此本文将通过清华简二《系年》第二章的内容与上述文献进行详细的对读分析,从而更加深刻的了解这一阶段的历史。
关键词:清华简二《系年》 第二章 对读分析
善恶之间——中国古代轴心突破的最终完成
天津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2016级考古学专业 硕士研究生 许一凡
摘 要:孟子、荀子是先秦儒家的典型代表人物,他们基于时世运转,各自提出了属于自己的思想。其中“性善”和“性恶”分别是他们的重要思想,但是“性善”“性恶”之说又不仅仅只是他们对于“人性”的解读和回答,其中还蕴含着先秦儒家对“人”的逐步重视和人文精神的进一步的觉醒。如果从卡尔˙雅斯贝尔斯(Karl Jaspers)的“轴心时代”理论来看的话,从“性善”向“性恶”的转变似可视为中国古代轴心突破的最终完成。因此本文借用“轴心突破”的思路来解读儒家思想中由“性善”向“性恶”转变的这一过程,从而得出这一时期的中国思想家对“人性”的认识构成了“轴心突破”的最终完成,并为后世建立一个大一统的帝国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轴心突破 孟子 荀子 性本善 性本恶
论“丁卯之役”、“丙子之役”中
明朝对朝鲜的救援
——兼论朝鲜“尊周思明”思想的发展
天津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2017级中国史学史专业 硕士研究生 李宗辑
摘要:明清易代之际,清(后金)与明两个政权在如何对待朝鲜王朝的问题上,采取了不同的政策和态度,清朝一直对朝鲜采取“恩威并行”的诱逼政策,既政治利诱,又通过“丁卯之役”、“丙子之役”等战争,逐步实现了对朝鲜的掌控。而在这一过程中,明朝廷内部对于是否援助朝鲜产生了重大分歧,正是明朝在救助朝鲜问题上的犹豫不决,间接将朝鲜推向了清方阵营,使得明朝在辽东的“三方协力”之布局渐趋瓦解,这也是导致后来明朝灭亡的一个重要因素。尽管如此,明天启、崇祯帝在两次战争中对朝鲜表现出的友好态度,更加深了朝鲜王朝的“尊明黜清”思想。
关键词:明朝 朝鲜 救援 尊周思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