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首页  研究院概况  学术研究  研究院刊物  欧洲文明研究  学界动态  人才培养  资料中心 

 

站内搜索          
 
  摘要  
《小荷》第29期摘要
2025-04-22 10:10  

《小荷》第29期摘要(2025年4月总第29期)

目录

世界史专栏

13—14世纪英格兰小土地持有者研究齐威乐(1

摘要:生活在13-14世纪英格兰庄园中的小土地持有者,人口众多,不容忽视。他们在持有的少量土地上,采取灵活的经营策略,努力提高劳动生产率;他们通过饲养家畜家禽,获取额外收入,过着并不贫穷的生活;他们负担着较轻的劳役和租税,拥有更多相对自由的空间。在这种情况下,小土地持有者能够创造更加多元的生存方式,不断挑战着传统惯例,成为13-14世纪英格兰乡村社会中最为活跃的群体,从而助推了英格兰农民力量的壮大。

从“文明使命”到帝国批判:罗杰·凯斯门特的普图马约调查与旅行书写李思楚(10

摘要:1910年,著名人道主义者、爱尔兰裔英国外交官罗杰·凯斯门特主持官方调查,揭露普图马约地区印第安人在橡胶采集中所受的压迫与奴役。此次调查为凯斯门特赢得英国政府及国际社会的赞誉,却成为他彻底投身爱尔兰民族运动的转折点。凯斯门特的爱尔兰背景赋予他独特视角,其旅行书写虽受欧洲传统影响,但深刻怀疑并批判了帝国统治。在此基础上,他反思“文明教化”和“自由贸易”等帝国宣传,进一步坚定对爱尔兰民族主义的信念。凯斯门特的普图马约调查与旅行书写,不仅记录了他从帝国主义转向民族主义的历程,也透视出20世纪初英帝国内部帝国主义、人道主义与民族主义之间的复杂纠葛。

进步主义时期美国童工问题及其应对——以强制入学运动为中心的考察杨浩男(22

摘要:进步主义时期,美国社会面临严重的童工问题。尽管各州相继颁布童工法,但由于执法不力与监管松散,实际效果有限,童工现象依然广泛存在。面对这一困境,社会各界与政府开始将“强制入学”视为应对童工问题的重要手段。各州相继出台强制入学法及配套措施,推动了一场全国范围内的强制入学运动。然而,该运动在实施过程中遭遇资金短缺、执法困难等挑战。尽管这场运动在缓解童工问题上取得了一定的积极效果,并使得义务教育制度最终在美国落地生根,但在有色人种及部分移民群体间的效果不及预期。长时段看,其中蕴含的“强制性”等因素在美国教育史上仍有重要影响。

中国史专栏

试论魏文帝伐吴及其统一政策浩(39

摘要:魏文帝曹丕执政时期(220-226),是三国时期(220-280)魏蜀吴三国关系最为复杂的一个阶段,尤其是吴蜀反目成仇,甚至兵戎相见,打破了赤壁之战后,实力较弱的吴蜀联合抗衡较强的曹魏的僵持局面,也为国家的重新统一提供了可能。在此期间,文帝虽然发动了三次伐吴之役,但是其实际上所实行的是和平的统一政策,这一情况被吴主孙权所利用,周旋于魏蜀之间。最终,吴蜀联盟再次成立,三国鼎立的局面最终形成,这也昭示了文帝统一政策的失败。为此,文帝发动了旨在平定江东的第四次伐吴之役,这也标志着其统一政策的转变,但是也只得望江而还。

基层社会治理视域下的明代黔中屯堡研究宋文坤(46

摘要:黔中屯堡作为明代卫所制度在边疆基层的实践载体,通过与里甲、土司的互动,构成了国家基层社会治理的有机体系。屯堡军民通过非宗族化来强化身份认同,维系地方稳定,推动国家意志向黔中基层渗透。屯堡治安与州县联合治理,依托司法、巡捕、保甲等系统,有效整合地方资源,缓解民族矛盾,巩固中央权威。黔中屯堡的“军事屯垦+行政建制+文化渗透”三维治理模式,通过土地制度变革与精英阶层再造,为清代“改土归流”提供了制度经验。其“柔性调控”与“刚性戍守”并行的边疆治理智慧,对当代民族地区协同治理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新书快讯(55

征稿启事(59)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