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师范大学世界史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建设2022年年度报告
一、学位授权点基本情况
世界史学科学位授权点以实体机构欧洲文明研究院为依托,具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设有博士后流动站,是天津市一流学科、重中之重学科,入选首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2年,世界史学科成为教育部指定的“优先发展学科”。主办专业期刊《经济社会史评论》(CSSCI来源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核心期刊),建有欧洲文明图书馆和中英文网站,拥有天津市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
学科带头人侯建新教授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历史学科评议组第五届、第六届成员、第七届世界历史组召集人,现为天津师范大学资深教授、校学位委员会副主任、欧洲文明研究院院长。
世界史学位授权点目前有五个培养方向,覆盖一级学科之下所有二级方向:一、世界上古中古史方向;二、世界近现代史方向;三、世界专门史方向;四、世界地区与国别史方向;五、史学理论与外国史学史方向。世界史学科方向布局合理,重点突出,特色鲜明,经济社会史视角与欧洲文明及社会转型研究,在国内居于领先地位。学科拥有侯建新、刘景华、哈全安等一批享誉国内的著名学者,是我国一级学会世界中世纪史研究会会长单位,是我国世界史研究与世界史人才培养的重镇之一。
2022年度,侯建新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规划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欧洲文明进程研究”,16卷成果正在由商务印书馆出版。这是我国学者近40年来对欧洲文明研究的最新成果与总结,具有重要学术价值。该出版物已经列入国家“十三五”重点出版图书。
2022年刘景华再次中标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世界历史上主要文明之间的比较、互动与互鉴研究”
2022年,侯建新教授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中古中国与欧洲文明比较研究”召开一系列项目研讨会。在侯建新教授带领下,世界史团队推出一系列高水平科研成果,将欧洲文明研究不断推向深入。重大项目进一步夯实基地在欧洲文明进程及社会转型研究的国内领先地位。
二、学位授权点基本条件
(一)师资队伍
世界史学位点专职教师共计39人,其中教授16人,副教授10人,讲师及助教13人;拥有侯建新、刘景华、哈全安、张乃和等一批享誉国内的著名学者。师资力量雄厚,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合理。硕博研究生导师共计26人,其中博士研究生导师14人,硕士研究生导师23人。
学位点下设一级学科之下的五个二级方向:
1.世界上古中古史;
2.世界近现代史;
3.世界专门史;
4.世界地区与国别史;
5.史学理论与外国史学史;
各方向师资力量均衡,各有3—5名教授不等,各方向研究生导师均主持完成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发表一定数量高水平科研论文,具有丰富的研究生指导经验。每年学科适时根据各方向导师研究兴趣、重点、项目、年度招生情况等实时动态调整,确保研究生导师有充足精力、项目经费而高质量完成研究生培养工作。
(二)科学研究
本学位点主要科研项目以及在研项目情况,科研成果情况:
2022年新增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项,年度一般项目2项、青年项目2项,委局级项目1项。目前在研项目共48项,其中国家级23项,教育部及市社科项目12项,委局级9项,校级4项。2022年度发表高水平论文二十余篇,其中学科级3篇,C刊8篇,侯建新、刘景华、黄浩等出版高水平著作3部(含合著、译著和编著)。其中,侯建新教授主持的《欧洲文明进程》(16卷本)成功入选2022年度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目前正由商务印书馆编辑出版。
科研获奖1项:2022年度,侯建新《中世纪与欧洲文明元规则》一文入选中国历史研究院“庆祝建党百年2020年度十大优秀论文”。
(三)教学科研支撑
本学位点已经建成200平米外文专业图书馆和180平米的电子阅览室,拥有中外文专业图书5万余册,订有国内外期刊100余种,拥有外文数据库如Jstor,SAGE,Spinger等西文过刊全文数据库、EEBO、EECO等早期英文珍本图书在线等多个数据库,供研究生学习和进行科研活动。研究院还办有专业学术刊物《经济社会史评论》(CSSCI来源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核心期刊),2022年刊发优秀博士研究生科研论文2篇;研究生还自发办有自己学习、科研的内部刊物《小荷》,2022年刊发世界史研究生5篇习作和科研论文。
(四)研究生奖助情况
学位点奖助体系完整,包括国家奖学金、学业奖学金以及针对生活困难的助学金、勤工助学岗位等形式,资助鼓励研究生从事专业学习。研究院具有完善的各类奖助学金,覆盖博士生100%,硕士生达75%,有效地激励世界史专业硕博研究生进行课业学习和科研活动。
(五)研究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情况
学院党委始终高度重视研究生党建与思政工作,通过不断完善工作思路、健全工作体制、创新工作方法,着力落实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推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全面健康发展。
2022年,学院党委始终牢牢把握保持和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的前进方向,准确把握并及时传递党的声音,团结引领我院青年研究生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组织召开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组织收听收看党的二十大开幕会盛况,进一步引领我院青年研究生坚定理想信念。广泛开展“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学习教育,邀请党政领导、专家学者就党的创新理论、重大政策以及社会热点等进行专题辅导,开展我院“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培训班,加强对青年思想的政治引领,切实为党培养和输送一批在能力素质方面突出的青年政治骨干。
此外,学院党委努力满足研究生同学的发展需求,促进研究生全面发展。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组织动员广大研究生同学向所在社区报到,帮助基层工作人员测量体温、登记信息,为疫情防控工作贡献青春力量。组织动员广大研究生同学积极参加“三下乡”“返家乡”等社会实践活动,提升实践能力、助力乡村振兴。依托“挑战杯”“创青春”“互联网+”等科技创新活动,提升我院青年研究生创新创业素养和能力,激励广大研究生同学开展创新创业实践。依托“扬帆计划”“千校万岗”等就业见习品牌活动,整合优质资源,为广大研究生同学提供就业岗位信息,深入推进我院青年研究生实习见习和就业服务工作。
三、人才培养
(一)研究生招生、在读、毕业、学位授予情况
2022年世界史硕士研究生招生32人,博士招生8人,现在读硕博学生总计138人,其中硕士生89人,博士生在读47人;毕业41人,学位授予41人,其中硕士36人,博士5人。
(二)研究生就业基本状况
2022年世界史研究生就业情况整体良好。2021届世界史研究生毕业34人,8人攻读博士学位,12人进入政府或事业单位,主要从事中等教育工作;3位博士毕业后主要任职于普通高等院校。初次毕业去向落实率为94.1%,其中硕士研究生初次毕业去向落实率为93.5%,博士研究生毕业去向落实率为100%。就业情况明显优于学校研究生平均水平。
(三)研究生在学成果情况
2022年度世界史博士生发表8篇高水平论文,硕士研究生主要夯实专业基础,撰写课程作业,总计发表小论文23篇,为撰写毕业论文做好准备;2022年度,世界史研究生3人获国家奖学金,其中博士生1人,硕士生2人。
(四)课程建设与实施情况
本学位点博士生课程共计23门,硕士生课程共计41门。2022年度,博士生开课16门,硕士生开设课程31门;主要采取线下教学,间或线下、线上相结合方式为不能到校学生授课,疫情期间圆满完成课程教学任务;赵昭、申十蕾、张俊杰等3名博士获批2021年度天津市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
(五)研究生参加学术训练和学术交流情况
2022年度,本院召开学术讲座及学术会议十余次,如涉及欧洲文明进程、英国史、世界中世纪史、英国经济社会史文献学等研究领域等,本院研究生积极进行学术交流;2022年研究院举办了“第十一届研究生学术节”,邀请,采用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等方式,研究生参会900余人次,还有硕士生、博士生参加外地学术会议、研究生论坛等23场次,提交学术论文21篇;在对外学术交流上,赴国外留学(新加坡、爱尔兰、匈牙利等国),攻读联合培养硕、博士学位。
(六)学位论文质量
2022年世界史研究生论文抽检查重全部合格,毕业论文复制比在10%以下。
(七)质量保证制度建设情况
2022年,世界史学位授权点进一步完善《世界史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质量标准》和《世界史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质量标准》。
服务贡献
世界史学位点科研活动主要从事基础研究,多数成果不能直接转化为经济效益,但具有不可估量的社会效益。本着“立德树人”“服务社会”原则,学科多位教师积极参与地方经济社会建设,发挥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对基础教育的引领作用。主要代表性如下:
(一)服务国家大战略。受教育部委托,世界史学科带头人侯建新教授作为教育部“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修订专家组”第一召集人,主持修订全国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主持编写全国义务教育教科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上下册),参加教育部主办的义务教育历史学科教师国家级培训,主讲新版《世界历史》并进行网络培训;2018年该教材开始覆盖全国中学。对于我国完善新一代青少年世界史知识体系,推动我国基础历史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重要意义。
2021年10月,侯建新教授主编的义务教育《世界历史》(九年级上下册)荣获国家教材委员会颁发的首届全国优秀教材奖:基础教育类特等奖(全国共3项)。
2022年,赵文君副教授受学科带头人侯建新教授委托,参加教育部组织的新一轮义务教育教材修订工作,担任历史学科教材编著者。
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主战场。2022年8月,本学科带头人侯建新教授入选天津市人民政府第一届重大行政决策咨询论证专家库名单(教科文卫专家组)。2022年度,赵文君副教授撰写的咨政成果《推动智慧养老高质量发展》刊登于《天津市社科界咨政要报》2022年第7期(总176期),《养老服务市场发展与治理研究》课题被正式批准为2022年天津市社科深化应用调研课题。赵文君副教授还曾参与民盟中央“一带一路”调研,调研报告《加快发展对外文化贸易,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获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批示,其研究成果获天津市教育委员会天津市高校智库优秀决策咨询研究成果一等奖。王元天咨政报告“打造学术之都,拉动天津经济‘十四五’转型”被天津市政协采用获市领导批示。
五、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一)存在问题:
同国内一流学科学位授权点相比,本学位点存在着科研团队规模小、高等级平台少、经费相对不足等问题。
(二)改进措施:
1.引育长江学者、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等国家级高层次人才。现有团队规模同一流学科相比依然偏小,需要进一步扩大体量,加大引进、储备人才力度,建设年龄、学缘合理、可持续的学术梯队;2.科研平台缺少教育部以上等级研究基地,加强同国内兄弟院校合作,共建教学科研平台,共享学术资源;3.加强学科建设,充分利用入选教育部“优先发展学科”契机,争取更多经费资助,同时加强思想政治学习,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牢固树立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宗旨;4.原创性科研成果仍需进一步提升,鼓励教师潜心研究,推行代表作制度,坚决破除“五唯”顽疾,争取发表更多原创性、高水平论著;5.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对接国家、地方重大需求,积极申请国家和教育部重大项目,申报高等级教学、科研奖项,进一步扩大学术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