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首页  研究院概况  学术研究  研究院刊物  欧洲文明研究  学界动态  人才培养  资料中心 

 

站内搜索          
 
  动态新闻  
刘景华教授的文章《英格兰经济地理格局的历史演变》在《光明日报》发表
2022-04-07 17:01  

由天津师范大学欧洲文明研究院刘景华教授撰写的文章《英格兰经济地理格局的历史演变》在《光明日报》理论版2022年3月21日“世界史”专栏刊登。

文章指出,英格兰虽然只有13万平方公里,也一直呈现着经济板块化现象。从中世纪至21世纪,英格兰经济地理格局的演变经历了四个阶段。中世纪里,英格兰也有一条类似于中国“胡焕庸线”的经济水平分界线,线之东南地区无论工商业和城市发展,还是农牧业生产,都比线之西北地区发达得多。16、17世纪英格兰初步崛起时,虽然形成了全国性民族经济体系,但垄断了国际贸易特权的伦敦一家独大、膨胀性发展,这个经济体系始终是向着伦敦这个“心”的偏倚体系。伦敦好比一个坡顶,离伦敦越远越落后。18世纪起,由于英格兰西北地区兴起了原工业化,并最先发生工业革命,由此形成新的第二产业经济一极;伦敦及附近主要发展第三产业服务经济;两极之间的广大中间地带则发展商品化农业即第一产业,由此形成了英格兰比较平衡的三大经济板块,这一个格局延续了将近三个世纪。从20世纪末以来,经济全球化使得资本外移,英格兰西北部产业空心化,经济水平(人均GDP)再次跌至全国最低水平。西北老工业区面临挑战,也力图进行经济转型,但收效不显著,从而滋生了反全球化情绪,成为英国公投脱欧的主要得票区。

(转载自:天津师范大学官网)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