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日,由天津师范大学欧洲文明研究院、区域国别研究院主办的“欧亚文明互鉴研修坊”系列学术活动在天津师范大学会议中心举行。此次活动标志着“欧亚文明互鉴研修坊”正式启动。
天津师范大学创意欧亚文明互鉴研修坊,在全国范围内遴选30名学员,旨在开拓学术视野,融通中外,培养国家需要的高层次人才。欧亚文明互鉴研修坊创办人、天津师范大学资深教授侯建新表示,此举是世界史学界直面国家重大需求、服务社会的重要学术实践,未来在深化欧洲文明研究、推进欧亚文明交流,超越文明冲突、超越文明优越、超越文明对抗,具有重要现实意义。通过比较,吸收借鉴域外文明优秀成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坚定中华民族文化自信、道路自信,对于构建中国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伟业具有重要意义。
天津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曲凯介绍,一直以来,学校高度重视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发挥世界史等学科优势,努力在坚定文化自信、促进文明交流互鉴、服务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大局上作出贡献。在世界各国前途命运紧密相连的今天,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性愈发凸显。本次举办“欧亚文明互鉴研修坊”,是学校积极推动学术研究与人才培养深度融合的一次有益探索。
“中华文明和欧洲文明具有一些相同特质,比如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在现代化进程中都创造过举世瞩目的奇迹,至今对世界有着重要影响。连着之间又有一些不同,这决定了对这两大文明的互鉴研究可能产生重要的学术成果。”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史研究所、世界宗教研究所原党委书记赵文洪表示,欧亚文明互鉴研究可以成为中华文明发展理论的温床、国家治理智慧的源泉,对于我们研究显示的中国问题提供借鉴与参考。
河南大学教授、《史学月刊》原主编李振宏表示:“欧洲是我们发展、进步、复兴、崛起的‘参照系’。认识欧洲,正是为了中国的未来和发展。办好欧亚文明互鉴研修坊意义重大,希望研修坊能为我们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发展,培养更多立足于中国研究欧洲历史和文明的栋梁之材。”
在主题报告中,与会专家学者分别围绕“欧洲文明创生期再探究”“春秋战国时代的原始民主思潮”“做有思想、有启迪的史学研究”“历史学是否科学”“封建概念辨析——基于欧洲与中国的历史考察”等主题分享见解。嘉宾们在深入交流中开展文明交流互鉴,共同探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议题。
据了解,天津师范大学欧洲文明研究院是学校重要的专业科研机构,多年来在欧洲文明研究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对国内世界史研究产生了引领效应,获得了学术界的普遍认可,已成为中国世界史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的高地之一。以欧研院为依托建设的世界史学科是教育部“优先发展”学科和天津市“重中之重”学科、“顶尖学科”。始创于2005年的《经济社会史评论》目前也已发展成为国内世界史及经济社会史研究的重要学术平台。
来源:2024年11月2日 津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