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首页  研究院概况  学术研究  研究院刊物  欧洲文明研究  学界动态  人才培养  资料中心 

 

站内搜索          
 
  学术交流  
孟广文老师参加2020京津冀协同发展参事研讨会
2020-10-12 10:31  

百年大变局之下,世界经济面临疫情的重大挑战,全球化处于前途未卜的迷茫之中。自此,中国以“双循环”战略应对诸多变局。2020年9月21日,中央决定新设北京、湖南、安徽三个自贸试验区,并扩展浙江自贸试验区,使中国自贸试验区的数量增加到21个。

时光倒转到一年前,河北自贸试验区正式挂牌设立,从此河北高水平开放开启了新的征程。

为加快改革创新,打造开放高地,推动中国(河北)自由贸易试验区高质量发展,2020年9月28日,“2020京津冀协同发展参事研讨会"在石家庄市举行。众多专家齐聚一堂,聚焦自贸试验区创新发展,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追溯自贸试验区的起源,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贸试验区。

“贸易型自由经济区演化模式是由自由市和自由城向自由港、自由贸易区和保税区发展演化。”天津师范大学自由经济区研究所所长孟广文教授表示,以德国汉堡为例,它便经历了上述演化模式。

汉堡仅次于柏林,是德国的第二大城。汉堡港(Hamburger Harbour)是重要的水上枢纽,世界各地的远洋轮来德国时,都会在汉堡港停泊,所以汉堡被称为“德国通往世界的大门”。1189年5月7日,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巴巴罗萨颁布城市权给汉堡,汉堡成为自由市。数百年间,汉堡经历了从自由市到自由港再自贸区,最后变成普通港口的历程。

孟广文教授总结了典型自贸区呈现出八种基本特征:

1)有利的国际政治经济背景

2)有利的区位条件

3)相对独立的政治与法律地位

4)境内关外的海关监管模式和飞地空间结构

5)航运物流为基础的服务业产业群

6)简单明了的法律法规与低税制

7)积极而规范的经营方式

8)相似的社会与文化联系

“中国是逆向演化发展,即经历了保税仓库—保税区—边境贸易区—自由贸易试验区—自由贸易港—自由港的模式。”孟广文教授指出,从中国各类型自由经济区发展的角度看,自贸试验区更像第二代经济特区,或经济特区2.0版。其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首先,自贸试验区和经济特区一样,主要功能是为中国改革开放政策提供实验平台与经验,只不过当年经济特区解决的是中国改革开放初期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和制造业开放的实验问题,当前自贸试验区解决的是完善市场经济和服务业开放的深层次问题。

第二,只实行特殊海关监管政策,都包含保税区。

第三,以制造业为主,服务业为辅,是综合的产业结构。

对比典型自贸区和我国自贸试验区各自的特点,有助于提升我们对自贸区的认知水平。同时也要看到,我国自贸试验区的发展既需要借鉴世界成功自贸区的发展经验,也需要创新求变,形成适合自身发展的新模式。

研讨会上,国务院参事李玉光、国务院参事室自贸试验区建设研究中心研究员霍建国、刘树森、北京市政府参事张强、赵京兴、天津市政府参事王爱俭、河北省政府参事武义青、刘学谦、中国区域科学协会理事长肖金成、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陈耀、天津师范大学自由经济区研究所所长孟广文,分别从自贸试验区体制机制、产业布局发展、市场化建设等不同角度发表了主旨演讲。

此次研讨会在国务院参事室指导下,由河北省政府参事室协同北京、天津市政府参事室以及河北经贸大学、石家庄市政府共同主办,河北省政府参事室、河北经贸大学、石家庄市政府参事室承办,旨在围绕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助力河北自贸试验区建设、推进京津冀高质量协同发展,聚焦推动自贸试验区贸易投资自由便利、高端高新技术产业集聚、金融服务改革创新、政府治理包容审慎、区域发展高度协同等方面,组织政府参事、各方面专家,交流研讨,汇聚众智,共同为服务政府科学决策、助力国家战略落地落实提供智力支撑。

在复杂多变的全球经济形势下,我国将继续探索更高水平的开放新格局。未来我国的21个自贸试验区将肩负重任,为中国赢得在国际竞争中的主动权砥砺前行。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经济日报出版社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