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首页  研究院概况  学术研究  研究院刊物  欧洲文明研究  学界动态  人才培养  资料中心 

 

站内搜索          
 
  学术交流  
刘景华老师受邀至上海师范大学进行讲座
2019-09-05 18:43  

文明进步与世界格局演变

——世界历史体系新构想

2018年10月26日下午,天津师范大学欧洲文明研究院博士生导师,中国英国史研究会副会长,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首席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刘景华教授应邀来到上海师范大学,在文苑楼708会议室为人文与传播学院部分师生作了一场精彩的学术讲座,讲座的主题是“文明进步与世界格局演变:世界历史体系新构想”。本次讲座由上海师范大学世界史学科梁民愫教授主持。世界史学科陆伟芳教授、李文硕副教授等老师及部分研究生同学参加了学术报告活动。

讲座主要围绕“世界历史体系和分期及其史学阐释问题”逐渐展开。首先,刘景华教授系统介绍了国内关于世界历史体系和分期的代表性观点,分别是中世纪基督教史学的四大帝国说(亚述、波斯、希腊、罗马);黑格尔的世界历史四个阶段或四个王国说(东方王国、希腊王国、罗马王国、日耳曼王国);从施宾格勒到汤因比的集体传史和同时代说;前苏联至1980年代中国的五种生产方式论;麦克尼尔的世界历史三个时期;斯塔夫里阿诺斯的世界历史两大时期;本特利、斯特恩斯的七阶段或六阶段说,以及吴于廑先生提出的从分散到整体,特别强调历史横向发展的观点。

其次,在介绍国内学者观点的前提下,刘景华教授在评述吴于廑先生有关整体世界史思想体系的基本认识与学术渊源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对于世界历史体系的新构想,强调应该以世界历史有“纵向发展”和“横向发展”的观点作为指导思想,注重将世界历史进程的两个发展向度及其历史遗产分析结合起来,无论在理论还是实践上,展开有关世界历史体系问题的考察与思考。认为人类世界历史纵向发展的结果是文明社会的进步,横向发展的结果是世界格局不断演变,因此可以将“文明进步与世界格局演变”作为构建世界历史体系的红线,把世界历史分为上古、中古、近代、现代四个分期。

接着,刘景华教授将文明的诞生之初——公元476年的时期划定为上古世界,这一时期也被称为亚欧大陆第一代文明兴衰史,历史学家应该注意考察此时的农业文明及其特征,实际上它是相对闭塞但亦有扩张性,发展过程是从部落到城邦直至形成帝国。比如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前2世纪的“轴心时代”及其社会思想文化的繁荣就值得特别关注。刘景华教授向在座听众详细解释了这种扩张性所带来的影响以及何为原发性文明,认为所谓原发性文明就是本部族社会发展的文明。此外,刘景华教授也讲述了游牧民族对农耕世界发动过的两次大冲击及其后果,分别指出了在公元前2000年代中期和公元前后直至7世纪这些历史重要时期的状况。比如,比较著名的有中国的“五胡乱华”,西欧的日耳曼人南下,斯拉夫人冲击东欧,阿拉伯人冲击亚欧大陆等,在这些巨大的冲击下,上古文明出现弱化现象。

再次,在刘景华教授看来,中古世界是指476年—16世纪的漫长时段,此为亚欧大陆第二代文明时期,也被称为日耳曼西欧文明时期。游牧民族发起第三次冲击,却未能促成整体世界。农业文明长期踟蹰不前,但宗教文明达到鼎盛。不可忽视的西欧新因素在16世纪凝聚成力量,并促使世界开始走向整体化。在这里,刘景华教授详细列举了几个具有代表性的例子,分别涉及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诞生,中外思想启蒙的发展,日本自治城市制度的确立等问题。

另外,刘景华教授认为16世纪—1945年是近代世界的范畴,此时以西方为核心的近代世界体系形成又迅速崩溃。同时世界四大矛盾形成,分别是征服者和被征服者的矛盾,西方世界内部争夺殖民地产生的矛盾,此为世界性的矛盾;普遍性的矛盾是西方世界内部统治者和被统治者之间的矛盾以及殖民地半殖民地统治者与平民之间的矛盾。在矛盾冲突中西方殖民体系瓦解,近代结束,人类世界历史继续向前发展。

讲座内容的最后部分,从历史与现实的角度,刘景华教授简明扼要地叙述了人类世界历史的最近一个时期,也就是现代世界即1945年后的世界史。1945年前是西方强权时代,1945年后是各国在法理上基本平等(实际上不平等)的时代。世界格局演变为三个阶段:两个阵营对立;美苏争霸,第三世界兴起;冷战后多极化时代。

刘景华教授的讲座主题视野宽阔,内容丰富详实,叙述层次清晰。在场聆听的研究生代表还就讲座中提及的历史分期以及游牧民族冲击等问题与刘景华教授进行了学术交流与讨论。最后,梁民愫教授进行了学术总结,对刘景华教授的严谨治学方式、宏观历史思维与精彩内容分享表示了衷心感谢,在座师生报以热烈的掌声,近两个小时的学术讲座在轻松愉快与互动圆满的现场气氛中结束。

转自光启国际学者中心(上海师范大学)微信公众号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