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9日至12月1日,由中国英国史研究会主办、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承办的中国英国史研究会2024年学术年会暨第十三届会员代表大会在复旦大学召开。
天津师范大学欧洲文明研究院部分师生参加会议并发言。其中,刘景华教授在大会中作主旨演讲,讨论了中世纪西欧世俗社会与教会系统两大相反社会系统的制衡与互洽;刘景华教授还主持了会议闭幕式。谷延方教授的发言题目为《小微城镇:中世纪高水平城市化的陷阱》,徐滨教授的发言题目为《阿西莫格鲁等的制度选择理论与工业革命起源》,赵文君副教授的发言题目为《洛克与现代世界的诞生——基于财产权的历史观察》,刘英奇老师的发言题目为《罗瑟米尔勋爵对英国绥靖政策的推动作用》,王元天老师的发言题目为《英格兰教役保有地的现代化转型》,博士研究生陈冠霖的发言题目为《15世纪苏格兰圣安德鲁斯大学的社会属性探微》。
附会议详细报道:
2024年11月29日至12月1日,由中国英国史研究会主办、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承办的中国英国史研究会2024年学术年会暨第十三届会员代表大会在复旦大学隆重召开。本次会议的主题是“文明交流互鉴视野下的英国史研究”。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山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天津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复旦大学等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以及多个编辑部人员及博士研究生等百余人出席了会议,提交参会论文上百篇,是中国英国史研究会成立以来参会人数和提交论文数量最多的一届大会。
开幕式在11月30日上午召开,由复旦大学历史学系主任黄洋教授主持,复旦大学副校长陈志敏教授、中国英国史研究会会长北京大学高岱教授、中国英国史研究会荣誉会长北京大学钱乘旦教授先后致辞。
陈志敏副校长指出,英国作为现代西方文明的重要发源地,其历史研究对理解当代世界具有重要意义,希望中国英国史研究会在中英历史文化交流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带领学者共同探索中英文化交往和英国史研究的丰富内涵,推动我国的英国史研究不断取得新的进展,为构建中国特色的世界史学术话语体系贡献更多力量。
高岱教授在开幕式致辞中向来自全国各大高校与科研机构的会员代表表示欢迎。他回顾了中国英国史研究会44年来的发展历程,指出以研究会为纽带,中英之间的学术交流不断深化,中国的英国史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他期望学者们在本届会议中收获丰富、继续成长,展现中国英国史研究的力量。
钱乘旦教授强调了本届会议的重要性,他认为应该坚持研究会的优良传统,关注英国历史对中国当前现代化的借鉴意义。同时,他呼吁进一步巩固研究会内和谐合作的良好氛围,推动新老学者薪火相传,为学术事业注入持久活力。
其后,中国英国史研究会第十三届会员代表大会正式召开。大会由高岱教授主持。第十二届理事会秘书长张亚东教授做第十二届理事会工作报告。他报告了自2020年以来的研究会发展主要情况、组织框架、会员情况以及研究会财务状况。第十二届理事会工作报告经在场全部会员代表审议并通过。会议还表决通过了第十三届理事会选举办法,以及总监票人、总计票人、计票人名单。
大会主旨演讲环节中共有4位嘉宾发言。北京大学钱乘旦教授承接前述,认为应该坚持英国史研究的主题与本质,注重中国读者本位的英国史写作导向,紧密结合当前中国社会关心的问题。北京大学高岱教授以《浅谈英帝国史研究的几个问题——保罗·肯尼迪<英德对抗的兴起,1860-1914>读后》为题,深入剖析了英德对抗兴起的背景,为理解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国际关系和帝国主义、新自由主义理论提供了重要的学术视角。南京大学陈晓律教授指出,中国的世界史研究应展现文化自信与学科自信,从历史视角出发,为当代中国的各类问题提供有益的借鉴。天津师范大学刘景华教授讨论了中世纪西欧世俗社会与教会系统两大相反社会系统的制衡与互洽,他认为宗教在中世纪西欧既是社会稳定的支柱,也在关键时刻推动了社会变迁。教会的弹性结构为刚性世俗社会提供了缓冲和调节作用,而天主教的精神统一性为分裂的世俗政治提供了秩序保障。
在大会发言后,主持人高岱教授宣布中国英国史研究会第十三届理事会当选人员名单。经过现场无记名投票选举,62名理事候选人均获得过半数支持,当选第十三届理事会理事。其后,第十三届理事会举行第一次会议,通过现场无记名投票选举,产生了11人组成常务理事会,并全票通过了第十三届理事会负责人,包括会长和秘书长兼法人的人选。
分论坛学术讨论
本次中国英国史学术年会的学术讨论分为三大主题,分别是:“英国政治、军事与外交”“英国宗教、文化与社会”和“英国经济、环境与医疗”。学者们的发言充分展现了中国英国史研究的前沿与广博。
首先是研究内容的广泛。在地理空间上,英国史研究不仅局限于英格兰和不列颠群岛,还涉及包括美国、南非、澳大利亚、伊朗在内的更为广阔的世界。在时间范围上,研究基本涵盖了从罗马不列颠到当代英国的每一个时代。不同时段研究的均衡分布为分析英国历史上的延续与变革奠定了基础。在研究主题上,从传统的政治史、宗教史、经济史到新兴的医疗史、环境史、文化史。英国史研究是包容开放的,既注重对经典问题的反思,也鼓励对新兴领域的探索。
其次是研究内容的深度。发言紧扣大会设置的四大主题。不少学者讨论了中世纪英国公共权力的发展等重大问题;英国现代化的起源、进程中的问题以及应对;当代英国的政治与外交;英帝国时期英国如何参与全球治理。随着史料获取便捷性的提升,越来越多的学者把研究建立在一手史料的运用之上。从中世纪的议会档案到二战后的外交部档案,对新材料的发掘推动了新研究的展开。同时,学者们也积极借鉴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中的新方法,以实证研究回应理论框架,在更广泛的学术讨论之中发挥历史学者的价值。
最后是学术与现实的结合。中国的英国史研究立足中国,面向世界。英国在现代化的进程中走在前列,而当今的中国仍然处在工业化进程之中。因此,中国的英国史研究特别注重借鉴英国的经验,关注社会治理、城市治理、环境治理。同时,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中国仍然是全球化的倡导者和践行者,积极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因而,对英帝国在全球治理方面的经验和教训的分析也为当下中国的对外战略设计提供了思想文化资源。
总之,学者们的研究成果不仅有助于建立中国自主的英国史知识体系,还为我们解决现实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考和启示。会议期间学者们激烈讨论,分享彼此的研究成果与观点,进一步推动了中国英国史研究的发展。
大会闭幕式由天津师范大学欧洲文明研究院刘景华教授主持。8位分论坛代表暨南大学蔺志强教授、山东大学解玉军副教授、湖南师范大学傅新球教授、清华大学宋立宏教授、首都师范大学陈志坚教授、临沂大学魏秀春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王超华研究员、北京师范大学王广坤副教授依次总结发言,全面回顾了各小组的学术讨论和交流成果。大家一致认为,各论坛讨论气氛热烈、交流充分,提交的论文选题新颖、论证严谨、资料详实、逻辑清晰,充分展现了中国英国史研究的最新进展与学术水准。
中国人民大学孟广林教授就本届大会做总结发言。孟广林教授指出,本次大会的顺利举行展现了中国英国史研究会长期以来发扬民主与协商精神的优良传统,体现了学术共同体的成熟和发展。他对提交大会的学术成果给予了高度评价,涵盖各个研究领域的论文展示了当前中国英国史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同时,他认为未来的英国史研究应进一步拓宽视野,传统问题在新视野下依然值得重新审视,应继续在文明交流互鉴视野下的英国史研究方面取得更大进步。
中国英国史研究会第十二届会长北京大学高岱教授就本届大会致闭幕辞。高岱教授回顾了自己求学与参与中国英国史研究会建设的经历,并总结了他就任会长以来研究会面临的发展与挑战。他强调,研究会应该保持开放、包容的心态,拓宽研究视野,结合新的社会发展,关注不同的学术领域和新材料的发现。同时,他期望新一届研究会能够在未来恢复并进一步推动国际交流,特别是在新的形势下促进跨国合作与学术对话的发展。
最后,新当选的中国英国史研究会第十三届会长复旦大学向荣教授致就职演说。向荣教授首先向各位代表的支持与信任表达感谢,并特别感谢了上一届研究会领导为研究会发展所做的重要贡献。他指出,近年来中国的英国史研究取得了显著进步,尤其中青年学者在国际期刊上出色表现让人振奋。在国际交流更加便利,数据库资源越来越丰富的情况下,学者应该更加重视实证研究和具体问题研究,进一步提升中国英国史研究质量。他还指出,国家对英国史研究的需求日益增长,人文学科要秉承为国家发展战略服务的使命,在历史研究中积极关注现实问题,更多地在国际学术舞台上展现中国学者的研究观点。
本届复旦会议是中国英国史研究领域的一次盛会,承担着继往开来的重要使命。作为近年来最大规模的英国史年会,来自全国各地的学者、研究者齐聚一堂,展示了中国学者在英国史研究方面的最新成果与前沿探索。本届会议既促进了前沿学术研究的交流与碰撞,也进一步推动了国内英国史研究的学术共同体建设,为老中青各代学者的交流互鉴提供了宝贵的展示平台。
转自复旦大学历史学系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