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首页  研究院概况  学术研究  研究院刊物  欧洲文明研究  学界动态  人才培养  资料中心 

 

站内搜索          
 
  学术信息  
《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历史学重要转载作者转载论文
2023-12-18 08:59  

《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作者(2022年版)》于2023年4月22日发布,统计范围为2019-2021年。本文按研究方向顺序列出历史学入选作者在此三年间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论文索引。

陈峰

1.走出“史学危机”:20世纪80年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反省与重塑,原载于《史学月刊》,转载于2019年《历史学》09期

2.疑古与中国现代学术的建立——[3]求真与批判:疑古史学的思想遗产,原载于《齐鲁学刊(曲阜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学报)》,转载于2020年《历史学》09期

3.错位的“新史学”:何炳松学术路向辨析,原载于《文史哲》,转载于2020年《历史学》11期

4.民国时期史语所学人与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原载于《史学史研究》,转载于2021年《经济史》01期

李红岩

1.从改革开放40年来历史学的整体发展看苏区研究的前景,原载于《苏区研究》,转载于2019年《中国现代史》01期

2.托派的中国社会性质论,原载于《史学理论研究》,转载于2020年《历史学》11期

3.从阐释学到历史阐释学:何为历史的“正用”,原载于《探索与争鸣》,转载于2021年《历史学》03期

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溯源:重思中国社会性质问题大论战,原载于《探索与争鸣》,转载于2021年《中国现代史》11期

李振宏

1.关于建设中国历史哲学的初步构想,原载于《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转载于2019年《历史学》01期

2.疑古与中国现代学术的建立——[2]顾颉刚疑古史学的现代价值,原载于《齐鲁学刊(曲阜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学报)》,转载于2020年《历史学》09期

3.先秦圣王治国论的理论盲点,原载于《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转载于2020年《先秦、秦汉史》02期

4.关于改善史学著述风格的理论思考,原载于《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转载于2021年《历史学》05期

5.论陆贾“因世而权行”的方法论思想,原载于《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转载于2021年《先秦、秦汉史》02期

6.“天下为天下人之天下”说辨析,原载于《中国史研究》,转载于2021年《先秦、秦汉史》05期

汪高鑫

1.汉代目录学的发展及其成就,原载于《学术研究》,转载于2019年《历史学》05期

2.今古文融通:郑玄的经籍笺注及其史学价值,原载于《求是学刊(黑龙江大学哲学社会科学学报)》,转载于2019年《历史学》12期

3.魏晋南北朝史学的正统之辨,原载于《郑州大学学报》,转载于2020年《历史学》10期

4.白寿彝先生中国史学思想史研究的学术历程,原载于《史学史研究》,转载于2021年《历史学》04期

5.中国传统历史编纂学的发展路径——以史书编纂体裁为中心的考察,原载于《河北学刊》,转载于2021年《历史学》12期

王晴佳

1.史学史研究如何全球化?——对格奥尔格·伊格尔斯史学遗产的反思,原载于《世界历史评论》,转载于2019年《历史学》08期

2.口述证言能否成为历史证据?——情感史研究对近现代史学的三大挑战,原载于《社会科学战线》,转载于2020年《历史学》07期

3.中国史与世界史的融合——[5]超越国别史的研究模式,原载于《历史研究》,转载于2021年《历史学》02期

4.史学史研究的性质、演变和未来:一个全球的视角,原载于《河北学刊》,转载于2021年《历史学》11期

王学典

1.中国历史学的再出发——改革开放40年历史学的回顾与展望,原载于《中国高校社会科学》,转载于2019年《历史学》04期

2.历史研究为什么需要“理论”?——与青年学生谈治学,原载于《思想战线》,转载于2019年《历史学》12期

3.中国话语形成之路:西方社会科学的本土化和儒家思想的社会科学化,原载于《济南大学学报》,转载于2020年《社会科学总论》01期

4.历史研究为什么需要“问题意识”——与青年学生谈治学之二,原载于《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转载于2021年《历史学》03期

赵永春

1.中国历史不应等同于汉民族发展史,原载于《东岳论丛》,转载于2019年《历史学》02期

2.关于中国民族理论构建的再探索,原载于《文史哲》,转载于2020年《民族问题研究》04期

3.多民族“中国”的构建:司马迁《史记》的“中国”观,原载于《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转载于2020年《历史学》05期

4.程卓《使金录》考论,原载于《史学集刊》,转载于2020年《宋辽金元史》01期

5.中国古代的“天下”“中国”观,原载于《社会科学》,转载于2021年《历史学》08期

程民生

1.宋代商人的文化水平,原载于《中国经济史研究》,转载于2019年《经济史》05期

2.论“耕读文化”在宋代的确立,原载于《社会科学战线》,转载于2020年《宋辽金元史》05期

3.论宋朝的“从人欲”,原载于《河北学刊》,转载于2021年《宋辽金元史》03期

4.宋代色彩社会发微,原载于《社会科学战线》,转载于2021年《宋辽金元史》06期

黄纯艳

1.绝对理念与弹性标准——宋朝政治场域对“华夷”“中国”观念的运用,原载于《南国学术(澳门大学文科学报)》,转载于2019年《宋辽金元史》04期

2.宋代财政史研究的主要方法及其检讨——兼论如何构建中国古代财政史研究的学术体系,原载于《厦门大学学报》,转载于2021年《宋辽金元史》02期

3.宋代对海陆关系的认知及其新变,原载于《南国学术(澳门大学文科学报)》,转载于2021年《宋辽金元史》04期

李治安

1.民族融汇与中国历史发展第二条基本线索论纲,原载于《史学集刊》,转载于2019年《历史学》05期

2.元朝诸帝“飞放”围猎与昔宝赤、贵赤新论,原载于《历史研究》,转载于2019年《宋辽金元史》03期

3.从“五朵金花”到“皇权”“封建”之争,原载于《中国经济史研究》,转载于2020年《经济史》06期

鲁西奇

1.中国历史研究的主体性、核心问题与基本路径,原载于《中国社会科学评价》,转载于2019年《历史学》02期

2.“下县的皇权”:中国古代乡里制度及其实质,原载于《北京大学学报》,转载于2019年《历史学》11期

3.王朝国家的社会控制及其地域差异——以唐代乡里制度的实行为中心,原载于《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转载于2019年《魏晋南北朝隋唐史》03期

4.元代乡里制度及其实行的北南方差异,原载于《思想战线》,转载于2019年《宋辽金元史》06期

5.中国古代制度文化的“统一”与“差异”——立足于乡里制度和海神祭祀的讨论,原载于《南国学术(澳门大学文科学报)》,转载于2020年《政治学》02期

孟宪实

1.论李勣与废王立武,原载于《中华文史论丛》,转载于2019年《魏晋南北朝隋唐史》04期

2.皇帝制度的另一面——以高宗龙朔二年的两道制敕为中心,原载于《北京大学学报》,转载于2021年《魏晋南北朝隋唐史》03期

3.唐代册礼及其改革,原载于《历史研究》,转载于2021年《魏晋南北朝隋唐史》06期

倪玉平

1.试论清代财政体系的近代转型,原载于《中国经济史研究》,转载于2019年《财政与税务》02期

2.论乾隆时期的关税征收,原载于《学术月刊》,转载于2019年《经济史》01期

3.包世臣盐业思想研究,原载于《盐业史研究》,转载于2020年《经济史》01期

4.比较经济史:中国经济史研究的新路径,原载于《史学集刊》,转载于2020年《经济史》03期

5.“文书治国”还是“书吏治国”?——清嘉庆朝王丽南私雕官印案研究,原载于《南国学术(澳门大学文科学报)》,转载于2020年《明清史》02期

6.万里茶道:清代中俄茶叶贸易与北方草原丝绸之路研究,原载于《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转载于2021年《经济史》06期

7.“旧瓶”“新瓶”:清朝咸丰时的关税与财政,原载于《南国学术(澳门大学文科学报)》,转载于2021年《中国近代史》10期

荣新江

1.欧美所藏吐鲁番文献新知见,原载于《敦煌学辑刊》,转载于2019年《历史学》01期

2.唐贞观初年张弼出使西域与丝路交通,原载于《北京大学学报》,转载于2020年《魏晋南北朝隋唐史》04期

3.敦煌学视域中的中古历史——[1]敦煌文书所记丝绸之路的新篇章,原载于《中国社会科学》,转载于2021年《历史学》11期

4.“中国史与世界史对话:中外关系史学科建设”笔谈——[1]丝绸之路研究热与中外关系史学科建设,原载于《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转载于2021年《世界史》10期

宋杰

1.两汉时期的太子宫,原载于《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报)》,转载于2019年《先秦、秦汉史》05期

2.汉末三国战争中的鱼复和永安,原载于《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报)》,转载于2021年《魏晋南北朝隋唐史》04期

3.孙策攻占江东的经过与方略,原载于《军事历史研究》,转载于2021年《魏晋南北朝隋唐史》06期

万明

1.15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货币新探,原载于《外国问题研究》,转载于2019年《经济史》01期

2.明代白银货币化研究20年——学术历程的梳理,原载于《中国经济史研究》,转载于2020年《明清史》01期

3.明代海疆治理与危机应对——以两部《闽海纪事》为线索,原载于《中央民族大学学报》,转载于2021年《明清史》04期

王子今

1.宛珠·齐纨·穰橙邓橘:战国秦汉商品地方品牌的经济史考察,原载于《中国经济史研究》,转载于2019年《经济史》04期

2.“一天下”与“天下一”:秦汉社会正统政治意识,原载于《贵州社会科学》,转载于2020年《先秦、秦汉史》04期

3.汉代女童教育的形式和影响,原载于《中华文化论坛》,转载于2021年《幼儿教育导读》04期

4.宋诗的“止酒”主题,原载于《四川大学学报》,转载于2021年《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08期

5.《史记》“失期,法皆斩”辨疑——关于陈胜暴动起因的史学史考察,原载于《兰州大学学报》,转载于2021年《先秦、秦汉史》01期

6.汉简与河西社会交往史新识,原载于《中国社会科学》,转载于2021年《先秦、秦汉史》03期

赵轶峰

1.国族重构与中国现代历史学,原载于《南京社会科学》,转载于2019年《历史学》08期

2.明代皇权转移之际的合法性博弈,原载于《史学集刊》,转载于2020年《明清史》03期

3.权力与财富——对明清社会结构变化的一种侧面观察,原载于《中国经济史研究》,转载于2021年《经济史》02期

4.重新思考明清鼎革——兼谈“十七世纪危机”、“大分流”、“新清史”,原载于《古代文明》,转载于2021年《明清史》03期

蒋建农

1.毛泽东人民民主专政学说的发展轨迹与主要特征,原载于《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转载于2019年《毛泽东思想》06期

2.创建新中国的政策与策略准备——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相关著作版本研究,原载于《湘潭大学学报》,转载于2020年《毛泽东思想》01期

3.毛泽东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新发展——关于1947年土改纠“左”历史的考察,原载于《广东社会科学》,转载于2020年《毛泽东思想》03期

4.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和中共中央对“敌”政策研究,原载于《史学月刊》,转载于2020年《毛泽东思想》06期

5.红军东征与中共由国内革命战争向抗日民族战争的战略转变,原载于《军事历史》,转载于2020年《中国现代史》01期

6.毛泽东谈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原载于《世界社会主义研究》,转载于2021年《毛泽东思想》06期

7.“鸡鸣三省会议”研究,原载于《苏区研究》,转载于2021年《中国现代史》04期

李金铮

1.赓续与创新: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四个推动力,原载于《河北学刊》,转载于2019年《中国近代史》01期

2.“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史研究的继续深化与发展方向”笔谈(一)——[1]寻觅“他者”镜像下的中共革命史,原载于《中共党史研究》,转载于2019年《中国现代史》05期

3.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及知识体系“‘新革命史’理念的再审视与再建构”笔谈(一)——[5]中共革命的“乡土性格”刍议,原载于《中共党史研究》,转载于2020年《中国现代史》04期

4.“革命与建设:百年中国历史进程研究”笔谈(二)——[2]从辛亥鼎革到中共革命:革命与建设的主从认识及其演进,原载于《史学月刊》,转载于2021年《中国现代史》05期

李里峰

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史研究的继续深化与发展方向”笔谈(一)——[2]党史和革命史研究的旧与新,原载于《中共党史研究》,转载于2019年《中国现代史》05期

2.“运动时代”的来临:“五四”与中国政治现代性的生成,原载于《中共党史研究》,转载于2019年《中国现代史》12期

3.近代中国情境下的概念史研究——以方维规《概念的历史分量》为例的方法论思考,原载于《学海》,转载于2020年《历史学》07期

4.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及知识体系“‘新革命史’理念的再审视与再建构”笔谈(一)——[6]何谓“新革命史”:学术回顾与概念分疏,原载于《中共党史研究》,转载于2020年《中国现代史》04期

5.1920年代视野下的中国共产党——[4]1920年代与中国革命的概念史研究,原载于《史林》,转载于2021年《中国现代史》07期

6.从“主义”到“党”:政党观念转型与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原载于《江海学刊》,转载于2021年《中国现代史》08期

罗志田

1.道出于三:西方在中国的再次分裂及其影响,原载于《南京大学学报》,转载于2019年《中国现代史》04期

2.多重的复调:五四的特异性与多歧性,原载于《天津社会科学》,转载于2020年《中国现代史》04期

3.学问的单位:傅斯年和钱穆对中西学术分类异同的思考,原载于《文史哲》,转载于2021年《历史学》03期

邱伟云

1.数字人文笔谈——[2]判别数字人文的两个准则,原载于《澳门理工学报》,转载于2019年《社会科学总论》04期

2.中国近代平等观念形成之数字人文研究:以报刊为中心,原载于《清华大学学报》,转载于2019年《中国近代史》01期

3.走向新世界:数字人文视野下中国近代“世界”概念的形成与演变,原载于《南京大学学报》,转载于2021年《中国近代史》02期

4.数字人文视野下中国近代边疆概念群研究,原载于《云南师范大学学报》,转载于2021年《中国近代史》10期

瞿骏

1.觅路的小镇青年——钱穆与五四运动再探,原载于《近代史研究》,转载于2019年《中国现代史》06期

2.“‘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的学术逻辑和文化意涵”笔谈——[3]“历史神圣”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二题,原载于《中共党史研究》,转载于2020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03期

3.助产“主义时代”:《中国青年》的定位、推广与阅读(1923—1927),原载于《中共党史研究》,转载于2021年《中国现代史》05期

4.从一大建党到走向成熟: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程(笔谈)——[1]在上海—江南互动中理解“建党时刻”,原载于《江海学刊》,转载于2021年《中国现代史》07期

桑兵

1.辛亥时期国体政体的意涵与辨析,原载于《学术研究》,转载于2019年《中国近代史》04期

2.全面抗战前持久战思想的发生与衍化,原载于《抗日战争研究》,转载于2019年《中国现代史》02期

3.《论持久战》的言说对象,原载于《社会科学战线》,转载于2020年《毛泽东思想》05期

4.经学与经学史的联系及分别,原载于《社会科学战线》,转载于2020年《历史学》02期

5.思想如何成为历史?,原载于《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转载于2020年《历史学》08期

6.晚清民国知识人的知识,原载于《学术研究》,转载于2020年《中国近代史》05期

7.鼓与呼:《论持久战》的舆论攻势,原载于《中山大学学报》,转载于2020年《中国现代史》04期

8.辛亥革命史研究需要走向精细化,原载于《广东社会科学》,转载于2021年《中国近代史》12期

9.抗战到底的“底”与最后胜利,原载于《学术研究》,转载于2021年《中国现代史》04期

10.抗日战争持久战要多久:社会各界的呼吁与期盼,原载于《史学月刊》,转载于2021年《中国现代史》09期

11.国共抗战的战略异同与政治纠葛,原载于《社会科学战线》,转载于2021年《中国现代史》10期

孙江

1.概念史研究的中国转向,原载于《学术月刊》,转载于2019年《历史学》01期

2.危机与批评——近代语境下的大本教与红卍字会,原载于《开放时代》,转载于2021年《中国现代史》04期

3.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的社会统合与哥老会,原载于《四川大学学报》,转载于2021年《中国现代史》06期

4.五四时期中日知识界的往还,原载于《中国社会科学》,转载于2021年《中国现代史》12期

唐启华

1.“中日密约”与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原载于《历史研究》,转载于2020年《中国近代史》03期

2.五四运动前之公布“中日密约”问题,原载于《近代史研究》,转载于2021年《中国近代史》05期

3.陆徵祥与顾维钧之传承与交谊,原载于《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转载于2021年《中国近代史》08期

汪荣祖

1.启蒙还是浪漫?——重评胡适在新文化运动中的功与过,原载于《文史哲》,转载于2019年《中国现代史》06期

2.海外中国史研究值得警惕的六大问题,原载于《国际汉学》,转载于2020年《历史学》10期

3.西方马克思主义史学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原载于《文史哲》,转载于2021年《历史学》04期

王锐

1.大一统国家的存续之道——章太炎《秦政记》的政治文化意涵,原载于《东方学刊》,转载于2019年《政治学》09期

2.寻找“新的政治”——“五四”前后陈独秀对于国家问题的思考,原载于《探索与争鸣》,转载于2019年《中国现代史》09期

3.近代学人对古代“史官”之阐释,原载于《近代史学刊》,转载于2020年《历史学》03期

4.美国的文化左派与认同困境,原载于《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转载于2021年《文化研究》07期

5.“文明等级论”在近代中国——一个思想史视角的鸟瞰,原载于《人文杂志》,转载于2021年《中国近代史》07期

6.从一大建党到走向成熟: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程(笔谈)——[3]毛泽东思想与中国共产党的理论成熟,原载于《江海学刊》,转载于2021年《中国现代史》07期

王先明

1.绅董与晚清基层社会治理机制的历史变动,原载于《中国社会科学》,转载于2019年《中国近代史》10期

2.当代中国新史学发展趋向问题刍论——立足于近代社会史研究的讨论,原载于《史学理论研究》,转载于2020年《历史学》08期

3.关于革命史的形成、建构与转向的历史思考——兼论“新革命史”问题,原载于《近代史研究》,转载于2020年《中国现代史》02期

4.从居民到社员:城市人民公社成员的身份认同——以天津城市人民公社为例,原载于《社会科学研究》,转载于2020年《中国现代史》10期

5.“革命与建设:百年中国历史进程研究”笔谈(二)——[1]革命与建设:20世纪中国的时代命题与历史主线,原载于《史学月刊》,转载于2021年《中国现代史》05期

武力

1.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新中国七十年的主线和成就,原载于《中共党史研究》,转载于2019年《中国现代史》11期

2.“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笔谈——[2]新中国70年的经济发展和辉煌成就,原载于《史学月刊》,转载于2019年《中国现代史》12期

3.新中国经济成就的制度因素及其演进逻辑,原载于《历史研究》,转载于2020年《经济史》06期

许纪霖

1.五四新文化运动中“旧派中的新派”,原载于《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转载于2019年《中国现代史》06期

2.戊戌期间文人士大夫与官僚士大夫的世代交替,原载于《史林》,转载于2020年《中国近代史》03期

3.五四知识分子通向列宁主义之路(1919—1921),原载于《清华大学学报》,转载于2020年《中国现代史》12期

4.从疑到信:五四两代知识分子的精神世界,原载于《天津社会科学》,转载于2021年《文化研究》02期

杨奎松

1.1950年代初农村典型调查资料的研究价值——以湖北《武昌县锦绣乡典型调查》为例,原载于《历史教学》,转载于2019年《中国现代史》07期

2.“问道于器”——辛亥以来国人着装“西化”的成因与经过,原载于《近代史研究》,转载于2020年《中国近代史》12期

3.共产国际与中共关系研究中的几个观念和方法问题——以福建事变的应对策略为中心,原载于《苏区研究》,转载于2020年《中国现代史》11期

4.1920年代视野下的中国共产党——[2]关于早期共产党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兼谈中共“一大”纲领为何没能联系中国实际,原载于《史林》,转载于2021年《中国现代史》07期

5.浅谈中共建党前后的列宁主义接受史——以1920年前后毛泽东的思想转变及列宁主义化的经过为例,原载于《史学月刊》,转载于2021年《中国现代史》11期

杨天宏

1.“心通意会”:历史研究中的“虚证”,原载于《社会科学研究》,转载于2019年《历史学》07期

2.人类学对历史学的方法启示,原载于《近代史研究》,转载于2020年《历史学》01期

3.中苏建交谈判中的“顾王之争”(1923—1924),原载于《历史研究》,转载于2020年《中国现代史》03期

4.近代国人对苏俄的认知及其变化——基于民国时期民意调查的分析,原载于《四川大学学报》,转载于2020年《中国现代史》12期

张皓

1.“现地解决”:七七事变期间日本侵占华北的三步走策略,原载于《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转载于2019年《中国现代史》08期

2.1949—1951年印度对中国西藏和平解放谈判之干涉,原载于《江苏师范大学学报》,转载于2020年《中国现代史》10期

3.从主张“民众的大联合”到成为“一个共产党员”:1918至1921年毛泽东的思想变化,原载于《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转载于2021年《毛泽东思想》05期

4.冷战格局下美国政府对西藏和平解放谈判及协议签署过程的干扰与阻挠,原载于《社会科学》,转载于2021年《中国现代史》06期

5.一九五○至一九五二年人民解放军之进驻西藏——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纪念,原载于《党史研究与教学》,转载于2021年《中国现代史》12期

张生

1.空间的产生与生产:从南京大屠杀到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原载于《日本侵华南京大屠杀研究》,转载于2019年《中国现代史》12期

2.碎片与整体:历史体系的构建——[5]穿行于“碎片”之中的历史学及其应有态度,原载于《历史研究》,转载于2020年《历史学》05期

3.“新史学”的宗旨:中国各界致李顿调查团呈文初解,原载于《抗日战争研究》,转载于2021年《中国现代史》12期

张昭军

1.从伦理觉悟到德性启蒙——以五四时期“打孔家店”为中心的讨论,原载于《安徽大学学报》,转载于2019年《中国现代史》12期

2.文化史学是什么?——兼论新旧文化史学的内在一致性,原载于《史学史研究》,转载于2020年《文化研究》07期

3.文化史研究的三种取向,原载于《史学月刊》,转载于2020年《历史学》10期

4.钱穆经世史学的学术理路——以《国史大纲》为中心的讨论,原载于《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转载于2021年《历史学》07期

张仲民

1.阎锡山与洪宪帝制,原载于《史学月刊》,转载于2019年《中国近代史》05期

2.“不科举之科举”——清末浙江优拔考及其制度性困境,原载于《历史研究》,转载于2019年《中国近代史》10期

3.胡适何以“暴得大名”?——关于五四新文化运动史研究的再思考,原载于《广东社会科学》,转载于2020年《中国现代史》03期

4.新文化偶像的塑造:胡适及其受众,原载于《学术月刊》,转载于2021年《中国现代史》04期

朱佳木

1.用党的初心校准改革开放的实践,原载于《马克思主义研究》,转载于2020年《中国共产党》03期

2.进一步加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当代史学科理论建设,原载于《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转载于2020年《中国现代史》01期

3.陈云与改革开放后的意识形态斗争,原载于《马克思主义研究》,转载于2021年《毛泽东思想》01期

4.从新中国史看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光荣正确——为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而作,原载于《世界社会主义研究》,转载于2021年《中国共产党》07期

5.再谈国史分期问题,原载于《当代中国史研究》,转载于2021年《中国现代史》09期

朱英

1.不可或缺的“临时机关”:中华全国商会联合会临时大会述论,原载于《社会科学战线》,转载于2019年《中国现代史》11期

2.唯物史观与近代历史人物的评价——[4]关于客观评价近代商人的几个问题,原载于《史学理论研究》,转载于2021年《中国近代史》03期

3.辛亥革命110周年的审视与反思(笔谈)——[5]抵制美货:辛亥革命前新商人群体兴起与商民外交发轫,原载于《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转载于2021年《中国近代史》12期

4.1947年上海市政府对离奇火灾案的处置与消防事业的改善,原载于《学术研究》,转载于2021年《中国现代史》07期

葛兆光

1.从“帝国疆域”到“国家领土”——“五四”之前有关“主权”问题的日本刺激与中国反应,原载于《文史哲》,转载于2019年《中国近代史》08期

2.传统中国史学中的世界认识,原载于《文史哲》,转载于2021年《历史学》07期

3.蒙古时代之后——东部亚洲海域的一个历史关键时期(1368-1420),原载于《清华大学学报》,转载于2021年《世界史》09期

汪晖

1.全球化视野下的人文传统,原载于《北京大学教育评论》,转载于2019年《社会科学总论》02期

2.再谈“五四:以文化运动为方法,原载于《东方学刊》,转载于2019年《文化研究》07期

3.高句丽、蒙元史与跨体系社会的历史叙事,原载于《东南学术》,转载于2020年《历史学》04期

4.诗教与美育——从唐弢先生的一道试题说起,原载于《文史哲》,转载于2021年《美学》04期

5.民族研究的超民族视角——跨体系社会及中国化问题,原载于《西北民族研究》,转载于2021年《民族问题研究》05期

王笛

1.公共空间与公共领域——东西方比较视野下的中国城市公共生活,原载于《南国学术(澳门大学文科学报)》,转载于2019年《文化研究》01期

2.微观世界的宏观思考:从成都个案看中国城市史研究,原载于《清华大学学报》,转载于2019年《历史学》02期

3.“茶博士”:抗战时期成都茶馆的工人、职场文化与性别冲突,原载于《四川大学学报》,转载于2019年《中国现代史》05期

4.文字表达与学术写作,原载于《抗日战争研究》,转载于2020年《历史学》09期

5.中国史与世界史的融合——[3]西方新文化史对中国史研究的影响,原载于《历史研究》,转载于2021年《历史学》02期

6.从承认民国到敦促参战:美国与北京政府的外交,1913-1918,原载于《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转载于2021年《中国近代史》03期

7.短暂辉煌:威尔逊主义与巴黎和会前后的中国,原载于《南国学术(澳门大学文科学报)》,转载于2021年《中国近代史》08期

8.“中国的根本问题在于自己”:美国媒体对20世纪20年代中国局势的解读,原载于《清华大学学报》,转载于2021年《中国现代史》10期

杨念群

1.“经世”观念史三题,原载于《文史哲》,转载于2019年《历史学》06期

2.清代考据学的科学解释与现代想象,原载于《史学史研究》,转载于2019年《明清史》05期

3.“无政府”构想——“五四”前后“社会”观念形成与传播的媒介,原载于《开放时代》,转载于2019年《中国现代史》06期

4.“大一统”与“中国”“天下”观比较论纲,原载于《史学理论研究》,转载于2021年《历史学》07期

5.“天命”如何转移:清朝“大一统”观再诠释,原载于《清华大学学报》,转载于2021年《明清史》02期

霍巍

1.西藏史前考古若干重大问题的思考,原载于《中国藏学》,转载于2019年《历史学》01期

2.斯里兰卡“佛足迹图”的考察与初步研究——以阿努罗陀补罗(Anuradhapura)为中心,原载于《故宫博物院院刊》,转载于2020年《考古学》02期

3.宋僧继业西行归国路经“吉隆道”考,原载于《史学月刊》,转载于2020年《宋辽金元史》05期

陈志强

1.拜占庭知识分子的一般特征,原载于《南开学报》,转载于2019年《世界史》06期

2.君士坦丁堡城市功能研究,原载于《城市史研究》,转载于2020年《世界史》04期

3.公元6世纪地中海大瘟疫的应对策略,原载于《南开学报》,转载于2020年《世界史》10期

侯建新

1.封建地租市场化与英国“圈地”,原载于《世界历史》,转载于2019年《世界史》11期

2.中世纪与欧洲文明元规则,原载于《历史研究》,转载于2020年《世界史》10期

3.英国近代土地确权立法与实践,原载于《世界历史》,转载于2021年《世界史》12期

侯深

1.“例外的”自然——论中美比较环境史研究的重要性,原载于《学术研究》,转载于2019年《历史学》06期

2.摩登饮品:啤酒、青岛与全球生态,原载于《全球史评论》,转载于2019年《中国现代史》01期

3.变动的环境 变动的国家——美国作为一个环治国家的演化,原载于《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转载于2020年《世界史》07期

4.自然与城市历史的缠绕——草海之城堪萨斯城的变迁,原载于《史学集刊》,转载于2021年《世界史》05期

李剑鸣

1.全球史写作中的时空结构——从奥斯特哈默的《世界的演变:19世纪史》谈起,原载于《经济社会史评论》,转载于2020年《世界史》01期

2.美国政治文化史研究的兴起和发展,原载于《历史研究》,转载于2020年《世界史》08期

3.美国建国者的“知识政治学”,原载于《世界历史评论》,转载于2021年《世界史》11期

梁志

1.走向和平共处:中缅关系的改善及其影响(1953-1955),原载于《中共党史研究》,转载于2019年《中国外交》03期

2.“当代中国外交史研究的现状与未来”笔谈——[2]当代中国外交史研究如何利用多国档案文献,原载于《中共党史研究》,转载于2021年《中国外交》01期

3.“导火索”:驻韩美军裁减问题与美韩关系(1948-1979),原载于《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转载于2021年《世界史》04期

刘家和

1.40年来中西古史比较研究的进展,原载于《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转载于2019年《历史学》06期

2.3—6世纪中西历史及文明发展比较研究,原载于《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转载于2020年《历史学》02期

3.理性的结构:比较中西思维的根本异同,原载于《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转载于2020年《历史学》08期

晏绍祥

1.雅典民主政治发端之论争,原载于《武汉大学学报》,转载于2019年《世界史》03期

2.阿吉纽西审判与雅典民主政治,原载于《历史研究》,转载于2020年《世界史》03期

3.公元前5世纪中后期叙拉古的民主政治,原载于《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转载于2021年《世界史》02期

4.国家与文明的起源笔谈——[1]克里特国家的起源及特征,原载于《史学集刊》,转载于2021年《世界史》08期

张广翔

1.亚历山大二世时期的书刊审查改革及其评价,原载于《江汉论坛》,转载于2020年《世界史》01期

2.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原载于《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转载于2021年《世界史》01期

3.苏联原子弹之父库尔恰托夫与苏联核计划,原载于《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转载于2021年《世界史》10期


转自“中国人民大学评价研究中心”微信公众号。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