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首页  研究院概况  学术研究  研究院刊物  欧洲文明研究  学界动态  人才培养  资料中心 

 

站内搜索          
 
  2015年  
《经济社会史评论》2015年1-4期目录及摘要
2016-01-01 13:46  

卷首语……………………………………………………………………………侯建新(1.3)

我国世界史学科建设的回顾与展望……………………………………………马克垚(1.4)

略论世界历史的形成……………………………………………………………朱 寰(1.13)

什么是世界史——欧美与我国世界史学科建设诹议………………………徐 浩(1.23)

英国法律史中的法治………………………………………………………[英]约翰·贝克(1.30)

中世纪欧洲的法治元素…………………………………………………………程汉大(1.43)

试析近代早期英格兰乡村纠纷解决……………………………………………杨松涛(1.61)

欧洲社会保障的历史与现状……………………………………………………陈晓律(1.72)

中世纪中后期西欧贸易手段的创新与发展……………………………………王加丰(1.86)

试析中世纪早期西欧采邑制形成的社会基础…………………………………王亚平(1.101)

加拿大与美国工会率比较研究…………………………………………………刘 军(1.110)

杂忆育英中学——我执教的第一个单位………………………………………齐世荣(1.120)

知易行难:欧美法治历程中的若干实践………………………………………何勤华(2.4)

摘 要:从整个人类法律文明史角度来看,每个国家的法治发展道路都不平坦,即使是西方发达国家,其法治的形成、发展、成熟和完善也都经历了数百年乃至上千年的历史,甚至到今天,还有许多法治的核心问题需要继续探索和实践。本文以英国近代刑事辩护制度的形成和变迁,俄罗斯18世纪初至19世纪中叶的法典编纂,美国言论自由确立过程中丹尼斯案和布兰登伯格案的审判,以及德国1919年魏玛宪法第48条“紧急状态条款”的变迁为例,对“法治是一个艰辛的、漫长的历程”这一主题进行比较详尽的梳理和阐述,以进一步探求近代以来法治发展中蕴含着的若干规律。

16世纪英国议会解读……………………………………………………………刘新成(2.15)

摘 要:16世纪的英国人看重议员身份并重视议会立法,说明英国此时已初步建立法治社会,法律受到尊重,且议会拥有立法权威。溯其迹象可追至中世纪。除了西欧封建制中的契约因素和英国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普通法体系外,英国中世纪确立的法律专业性、“先在理性”原则及其对政治权力的制约倾向也不容忽视。从16到17世纪,英国宪政发展在什么程度上具有转型性质,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中世纪欧洲的反暴君思想………………………………………………………赵文洪(2.25)

摘 要:限制、反抗、废黜、诛杀暴君的思想,贯穿在整个中世纪欧洲政治思想史中。其要点是:政治共同体的统治者严重违背上帝的旨意,严重违背其应有的职责,严重违背其与被统治者的契约,严重违背公正的法律,就成为了不同于合法君主的暴君,被统治者就有权限制、反抗、废黜、诛杀之。索尔兹伯里的约翰、格兰维尔、布拉克顿、托马斯·阿奎那、奥康姆的威廉、约翰·加尔文创立的加尔文派,都是这一学说的重要倡导者。

希腊城邦政治与西方法治传统的建立…………………………………………黄 洋(2.36)

摘 要:作者认为,西方法治传统肇始于希腊城邦制度。古风时代希腊城邦兴起之后,纷纷以立法形式确立其政体,从而确立了法治体系,它保障公民参与国家政治商议与决策的权利。以法治原则建立起来的雅典民主政治,更是将政治决策权赋予公民群体,而使得精英阶层处于从属地位。现代民主制和古希腊民主制有着一些根本性不同,尤其是其制度机制其实源于罗马共和政治。但它继承了希腊民主制和罗马共和制共同具有的法治传统。

“丝绸之路”的考古认知 ……………………………………………………刘庆柱(2.44)

摘 要:从古代中国通往亚欧大陆各地曾经有多条“丝绸之路”,其中以“沙漠丝绸之路”最为著名。这些路线早已淹没于地下、水下,今天人们的认知主要依据考古发现的“点”,结合文献记载,再连接成“线”。丝绸之路主要是外传了古代中国的精神与物质文明,西域受其影响最大并被纳入中国版图。沙漠丝绸之路的贸易活动基本上可以说是单向的,往来的商人主要是中亚的粟特人。无论是陆路还是海陆,丝绸之路兴盛之际都正值中国进入盛世之时。

安集延与乾隆经营新疆 …………………………………………………李今芸 潘敏德(2.54)

摘 要:18世纪的清帝国、俄罗斯帝国及印度蒙兀儿帝国,经由中亚互通有无。与传统丝路不同的是,18世纪的中亚商队贸易不只是商品种类增加,路线也增加了。中国内地出产的大批丝茶都是靠马、驼运出,而马、玉与棉花则是中亚自身出口的重要商品。双向的贸易造就了伊犁、安集延、喀什噶尔、叶尔羌等地各国商人云集、商务繁荣的盛况。其中安集延商队纵横于中亚各地。乾隆皇帝积极参与中亚贸易,他一方面灵活运用以价制量的贸易手段,持续传统的经济管制政策,以满足外交目的 ;另一方面动员内务府及三织造来充实财库。在低税率和公平交易的原则下,清王朝于18至19世纪中期在这一地区打造出一个相对自由贸易的时代。

18至21世纪初俄国农民群体的财产不平等问题………………………[俄]B.米罗诺夫(2.69)

摘 要:本文主要研究18至21世纪初俄国农民群体的财产不平等问题。作者认为,财产不平等问题研究的理论方法和评价标准均需要重新思考。社会学和经济学等领域的不平等系数优点在于,人们可以据以测量不平等程度。然而,其缺点是只能测定相对的不平等,不能测定绝对的不平等。对俄国三百年间主要是农民群体的财产不平等问题的研究,集中于不平等程度差异。研究表明,这一时期俄国农民群体的财产不平等程度与英美等国家相比并不严重,但由于生产力水平较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力量强大、村社传统绵延不断,俄国农民对财产不平等问题十分敏感。这正是俄国社会矛盾激化的重要根源。

因信称义:从马丁•路德到芬兰学派……………………………………………冯梓琏(2.84)

摘 要:因信称义是信义宗信仰的核心和共同基础。马丁·路德在反对天主教会的斗争中最早确立因信称义,但是由于路德的继任者梅兰希顿个人温和的性格与天主教会和解的需要,他在信义宗的《信纲》中对路德的思想有所保留。梅兰希顿的诠释在20世纪70年代再次受到芬兰学派的挑战,他们批评梅兰希顿对“称义”的理解偏重法庭性称义而忽略了效果性称义,这违背了路德的原意。通过对“基督就在信本身之中”的诠释,芬兰学派试图弥合梅兰希顿思想中“称义”和“成圣”之间的差异。事实上,路德关于因信称义的思想也有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梅兰希顿和芬兰学派只是对路德不同时期思想的诠释。

波罗的海十字军文本学述析………………………………………………………王云龙(2.97)

摘 要:依据20世纪下半叶国际学术界有关波罗的海十字军的英语文本,择其荦荦大端,做文本学述析。由于波罗的海十字军研究领域相对冷僻,而其文本载体的学术史又相对清晰,文本自身与历史逻辑的对应辨识度相对较高,因此,按照文本学—问题域集成模块,首先辑录书目,这是学术基础建设。接着,对世界第一面国旗即丹麦国旗进行文本学辨析。在近代丹麦民族主义及其史学兴起后,波罗的海十字军运动中天降十字旗的传说与祈祷丹麦获胜的大主教安德斯·斯诺森,被视为丹麦民族认同的神圣象征,揭示了西欧史学的后喻性,亦即使历史服务于现实需要的史学范式。最后,对《普鲁士编年史》进行的文本学解析表明,波罗的海十字军的重要一支条顿骑士团,不但征服了普鲁士,而且还使普鲁士人成为西欧基督教世界的他者和“心灵的边民”,从衣食住行到习俗风尚,无不突出其异教徒特质。

19世纪末以前英国基础教育教师收入初探………………………………………张晓晗(2.106)

摘 要:中世纪以来,英国基础教育教师的职位逐步拓展到社会不同身份和地位的人群,逐步打破了由神职人员垄断的局面。在国民教育体系形成以前,教师生活来源大体可以分为神职收入、社会捐赠、薪金、奖金、学费、小费,以及其他补充收入等,不同等级的学校、不同身份和地位的教师生活状况各有差异。教师群体也因此逐渐形成身份多元化、群体复杂性、地位和职能多样性的特点,长期以来很难形成统一的职业行会,以保障群体利益。近代以来,随着国家对教育事务的更多关注,教师薪酬制度逐渐确立,教师职业逐渐走向规范化、专业化。

世界古代民主与专制政体的判定…………………………………………………易建平(2.116)

摘 要:世界古代共同体和国家的公共权力的构成形式,即民主与专制政体问题,长期以来都是国内外学术界的重要关注点。国内有学者概括了判定民主的部落联盟的四条标准,即没有最高首脑、全体一致通过的议事原则、部落之间相互独立而又平等的关系、部落联盟的二权制或三权制。但一经验之于历史实际,我们就会发现,这些标准的有效性是值得商榷的。为此,我们重新界定了世界古代民主与专制政体的概念,并提出了非专制政体这一新概念,从而重建了判定世界古代民主与专制政体的新标准。

西方医疗社会史的由来与前沿问题刍议…………………………………………陈 勇(3.4)

近代欧洲医疗道德思想的来源……………………………………………………赵秀荣(3.16)

18世纪晚期丹麦的皇家妇产医院……………………………………[丹麦]安妮·洛克(3.27)

20世纪30年代北平妇婴保健会及其医疗服务……………………………[韩]俞莲实(3.36)

勤勉革命:通往现代市场经济的挪威之路?………………[挪威]朗希尔德·哈钦森(3.44)

宗教改革对近代德国社会转型的影响………………………………………………朱孝远(3.55)

20世纪西方学者对中古宗教生活的解读……………………………………………龙秀清(3.64)

近代早期英国的学术期刊体制及学术奖励的发端…………………………………姚 远(3.75)

论12世纪中期法国犹太人政策的转变………………………………………………张庆海(3.86)

从“循环历史观念”看古希腊史学与哲学之关系…………………………………史海波(3.96)

民国初期各阶层的收入水平与生活状况……………………………………………杨兴隆(3.106)

劳工法:加拿大劳工史研究的新视阈——塔克教授访谈录………[加]埃里克·塔克 刘 军(3.116)

“城市化”诸概念辨析………………………………………………………………刘景华(4.4)

摘 要:世界古代共同体和国家的公共权力的构成形式,即民主与专制政体问题,长期以来都是国内外学术界的重要关注点。国内有学者概括了判定民主的部落联盟的四条标准,即没有最高首脑、全体一致通过的议事原则、部落之间相互独立而又平等的关系、部落联盟的二权制或三权制。但一经验之于历史实际,我们就会发现,这些标准的有效性是值得商榷的。为此,我们重新界定了世界古代民主与专制政体的概念,并提出了非专制政体这一新概念,从而重建了判定世界古代民主与专制政体的新标准。

工业革命前英国的城镇体系及城镇化………………………………………………张卫良(4.13)

:英国的农村城镇体系在中世纪早期开始萌芽,至中世纪晚期,农村城镇的基本格局已经形成。在近代早期,市场城镇在地方经济与社会中的作用越来越大,专业市场城镇、制造业城镇、港口城镇、休闲城镇和滨海城镇成为农村城镇发展的新形式。同时,英国农村城镇呈现出越来越多的现代城市特征,传统农业性质逐渐减弱,城镇居民的职业趋于多样化,专业市场与城镇盛衰之间有密切的关系,原工业城镇促进新型城乡关系的成长,居住人口增加、专业化程度提高和社会服务能力的提升,使农村小城镇成为宜居和宜居的乡村社会生活中心。

简析19世纪上半叶德意志地区城镇化的“起步”…………………………………孟钟捷(4.25)

要:19世纪上半叶是德意志地区城镇化的“起步”期,城镇在外在形态、内部结构、城乡关系、城镇文化等四个方面都出现了明显变化,城镇化运动显示出多样性和复杂性特征。在这个起步阶段,德意志城镇化道路既显示出其邦国分治所带来的特殊性,并因各邦国内部整合不一而呈现了多样性,也与英法等国城镇化道路逐渐趋同,共同构成了西方城镇化的经验。由此反观,所谓德意志城镇化研究中的“特殊论”与“普徧论”之争,不过是“硬币两面”的不同角度认识。

原工业化时期法国的城乡关系与城镇化……………………………………………熊芳芳(4.36)

要:中世纪晚期至19世纪上半叶,在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型的过程中,和欧洲其他地区一样,法国也经历了一个原工业化发展阶段,不同地区均出现了工业向乡村的扩散和转移,尤以纺织行业最为突出。在原工业化时期,乡村工业具有一种乡村与城市相结合的二元性和互补性,其生产和销售环节都与城市密切相关,城乡之间形成一定的分工合作。原工业化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近代法国的城镇化进程。

中世纪西欧市场和市集制度新探……………………………………………………徐 浩(4.49)

要:市场和市集是中世纪西欧的主要营销渠道,始终处于变化之中。古代罗马城市广场天天营业,而到帝国晚期,连续性的商业逐渐转变为周期性的。中世纪早期的前半期市场和市集数量较少,后半期由于内部需求增长首次迎来市场和市集的快速增长。中世纪中期的商业化推动了城乡市场和市集的繁盛,村庄市场和市集数的数量超过了城市,不同等级的市场和市集形成网络体系,成为国内和国际贸易的主要平台。中世纪晚期市场和市集处于转型之中,村庄市场数量减少导致市场结构优化,形成以城市市场为主导的城市市场结构。城市的发展导致市集的国际贸易乃至区域贸易功能式微,只保留了作为季节性的地方贸易和文化娱乐混合体功能。

英国学者关于英格兰教会的最新评估…………………………[英]罗伯特·N. 斯旺森(4.61)

要:在20世纪的最后几年里,“修正主义”学者就宗教改革前英格兰教会提出了新的解读模式,如今,这一模式已经被研究英国宗教改革的史学家普遍接受。然而,中世纪史家的新近研究成果使得宗教改革之前英格兰教会的整体图景发生了进一步的变化,而这些变化并不能很好地融入修正主义者的解读模式。从分析两部修正主义者关于中世纪晚期英格兰教会的重要著作入手,考察并评述这些新近出现的变化,包括对英格兰修会、罗拉德派的研究以及对中世纪晚期英格兰教会改革可能性的讨论。由此则可看出这些新变化意味着英格兰宗教改革的起源史,仍然未有定论。

中世纪英国基督徒的借贷活动………………………………………………………莫玉梅(4.75)

要:在中世纪英国,犹太人不是唯一的借贷者。外国商人和英国本土基督徒从12世纪起就已参与借贷活动,到13世纪中期,意大利商人和银行家、英国本土商人与英国王室官员成为主要借贷力量。这些基督徒借贷者的人数及其接待规模均超过了同时期的犹太借贷者,他们的借贷活动在一定程度上不仅满足了英国国内对资金的需求,而且推动了英国货币经济的发展,繁荣了英国国内贸易,从而促进了英国社会阶层的演变与分化。

英国社会是如何对待犹太人的 (1066—1656年)…………………………………陈建军(4.84)

要:1066-1656年间,英国社会对犹太人的态度和政策主要体现在国王、地方政府、贵族、教会对犹太人的行动上。这些行动总体上体现出歧视、压制、剥削和迫害,尽管也存在宽容、保护与合作。在这种主导态度和政策之下,英国犹太人的财产遭到征收和没收,他们中的一些人被迫改信基督教,他们的会堂经常被挪作他用,他们的社团屡屡被毁,他们经常遭受刑罚折磨甚至被杀。这对更深入地认识犹太人的历史和英国文明的历程,具有一定的价值和启示。

二战中美国为何采取“先欧后亚”战略

——兼论“先欧后亚”战略对中国战场的影响……………………………………耿 志(4.96)

要: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没有以日本为重要的战略对手,而是实施先打败德国的“先欧后亚”战略。这并非仓促应对时局的产物,而是受到地缘政治因素、文化观念和长期战略传统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历史必然性。对于反法西斯战争中付出重大牺牲的中国而言,该战略削弱了中国战场的地位,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际社会对中国贡献的认可度。

区域史视阈下的朝鲜半岛古代史研究………………………………………………高福顺(4.104)

摘要:运用区域史的学术理念、视野与方法,通过时间与空间的整合,利用碎片化的资料,能够梳理出朝鲜半岛古代史的主体线索,还原朝鲜半岛古代史谱系的本相,同时可剔除政治(国家)及民族情绪上的影响。抛开国别史研究方法的掣肘,客观地展开朝鲜半岛古代史中的民族源流、政治归属以及政权嬗变的历史论述,可以避免产生历史问题现实化与现实问题历史化的倾向。

清中叶山西的村社生活与管理——以嘉庆朝刑科题本为基本资料………………常建华(4.110)

要:《清嘉庆朝刑科题本社会史料辑刊》所载的山西档案史料,证明村社既有居民自定的俗例,也有官府要求设立的职役,村社居民的生活受所在地官役、乡约、乡地,以及里甲、保甲的督管。但村社事务的管理没有统一的建制,各府情况不同,基层组织呈多样化,只有县一级组织形式是相对比较统一的,成了清代山西基层组织形态的特色。村社建有社庙,社庙有祈雨、演戏等公共生活,村社还管理水利的使用。

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历史学学部 2015 年度工作会议

——暨“多文明视野下的中国与世界研讨会”在天津师范大学召开…张乃和 任世江(4.121)

中世纪东西方社会与现代转型

——中国世界中世纪史学会第八次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综述………赵辉兵 张文德(4.122)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