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首页  研究院概况  学术研究  研究院刊物  欧洲文明研究  学界动态  人才培养  资料中心 

 

站内搜索          
 
  2016年  
2016年第一期《经济社会史评论》目录及摘要
2016-03-30 15:06  

斯人已去,心声永传——齐世荣先生与《经济社会史评论》……………侯建新(2.4)

耒:东亚最古老的农具………………………………………………………林 沄(2.7)

摘 要:从现有考古资料可知,耒是头部为双齿形的翻挖土地的工具,公元前3000年时已经出现于黄河流域。耒可以比较省力地插进和翻起土块,既是农具也是土工作业的利器。在战国时代,耒经过中国东北地区传到朝鲜半岛,至迟在公元前1世纪传到日本的本州岛,一直沿用到公元5世纪。耒是东亚地区普遍使用过的最古老的农具。

近代以来日本的文明观变迁…………………………………………………杨栋梁(2.14)

摘 要:近代以来,原本“以中华为是”的日本传统文明观,先后经历了“脱亚入欧”、“脱亚归日”和“脱亚入美”的三次转换。尽管每次“转换”都具有某种“质变”的意义,但其新文明观的确立并不意味传统观文明观的泯灭,当“入欧”、“入美”取得成效之时,往往也是其“发现”传统、甚至拾起糟粕试图重塑日本式“新文明”的起端。日本的文明观转换留给世人的重要警示是:逆境时知耻而后勇,与时俱进地调整和更新落后观念,后进者可以奋起直追;顺境时不骄不躁,理性地看待自我与他者,国家和民族才能长盛不衰。

关于中日战争的文化史思考…………………………………………………冯天瑜(2.24)

摘 要:中日文化在古代中国为师,近代日本为师。日本传统文化有其所长,也有所长短,二战后至今,日本拒不承认战争罪责,既有传统文化缺失与周边政治环境的因素,又有美国占领政策及其实用外交的影响。日本成为经济大国后,国内右翼努力一直试图摆脱和平宪法的羁绊,使日本迈向政治军事大国,但遭到爱好和平的日本民众反对。在美国的亚洲战略中,日本始终是其重要棋子。近代以来的中日战争,中国总是处于弱势且经济略见成效之际。面对近30年来中国经济崛起,日本右翼势力高调“中国威胁论”,而“中国崩溃论”则是其内心的期待。我们对未来中日关系应保持清醒认识,排除干扰,维护和平。

路径依赖:经济社会史视野中的制度变迁………………[荷]巴斯·凡·巴维尔(2.33)

摘 要:为了更好地理解制度变迁,从而说明不同时期、不同社会在长时段发展过程中的差异。历史就成为主要的试验场。这样,社会科学领域的一些假设就能够得到检验,通过对格拉斯·阿兰的《制度革命》进行批判性分析,我们发现了当今经济学家们在运用历史分析方法时所存在的一些误区。再把这一个案放在比较研究的视野中进行审视,借助于近年来经济社会史研究所取得的成果,来寻找避免那些误区的途径。在此基础上,在地区、国家、全球等不同曾米娜上进行比较研究,并展开包括社会背景在内的多维度考察,同时关注长期形成的模式的不连续性,就有可能避免单向度的、目的论的制度变迁研究误区。

英国新君主制下的决策机制初探……………………………………………边 瑶(2.45)

摘 要:“新君主制”是英国向近代社会转型时期出现的过渡性的君主制。在这一时期,中世纪封建君主制向现代立宪君主制转型,王权成为新型民族国家的代表,并蕴含这现代性原则。结合新君主制产生的时代背景,其完整定义当为“国家至上的新君主制”、在这种君主制下,政府决策机制发生了根本性的、剧烈的变革,枢密院制度的形成和发展就是其中的重要内容。经过初创、确立和成熟三个阶段的演进,枢密院简历其集体负责制,成为制定政策的核心机构,并同议会相联合,制约了王权的恣意形使,担当起治理王国的大部分职能,并为“光荣革命”和内阁制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世纪后期英国城市自由的实现及其制约…………………………………张佳生(2.55)

摘 要:自13世纪始,英国很多城市获得自治特权,从而成为自由城市。自治城市有国王等给予特许状,因此其自由的实现也不时受到国王或教会等势力的限制。市民主要通过赎买市民权获得自由,黑死病流行前很多农奴有实现自由的机会。市民中获取自由的主体是行会成员,中世纪后期市民自由的实现受到财产、行会、性别和时间等因素的限制;而赎金和财产等资格的提高,则使英国自由城市并未能很好地解放农奴。

英法民族国家形成中的地方自治因素………………………………………陈日华(2.63)

摘 要:15、16世纪以来,英法民族国家逐渐形成。在英法民族国家形成的过程中,由于封建制度的影响,蕴含着新的地方自治形态,在民族国家与地方自治之间充满着张力。由此形成的地方共同体,成为英法民族国家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在英法民族国家与地方自治之间的互动过程中,民族国家形态也逐渐成为一个更大的命运和权利共同体。探讨英法近代民族国家形成中的地方自治因素,有助于理解和把握西欧近代民族国家的兴起。

中世纪英格兰运输效率探微…………………………………………………沈 琦(2.72)

摘 要:12世纪中叶以后,英格兰运输效率明显提高,如马贴袋牛成为主要动力、马车成为陆路主要运输工具、运输费用较为合理、运输服务专业化趋势出现。水陆交通的互补和改进,不仅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还成为社会经济变革的前提和基础。尽管中世纪英格兰与运输效率与近代早期相比尚有差距,但它是后者变革的基础和起点。

中华慈善的传承与转型发展…………………………………………………周秋光(2.85)

摘 要:先秦以来的儒家、道家、墨家、法家思想中都蕴含着极其丰富的慈善思想。东汉以后传入的佛教文化、唐宋至元明传入的伊斯兰教文化、明清时期和近代传入的基督教文化,也成为重要的慈善文化之源。中华传统慈善事业从古代发展到明清呈现出政府慈善、宗族慈善、宗教慈善和社会慈善交相运行的历史格局。中华慈善自古至今经历了两次发展转型:第一次发生在近代清朝光绪年间,以江南义赈为背景,标志是慈善的民间性;第二次发生在当代,以汶川地震为背景,标志是慈善的民间性。第二次发生在当代,以汶川地震为背景,标志是“全民慈善”的出现。第二次转型是对政府和慈善组织的考验。民办官助是中国慈善发展的合理定位。慈善机构的发展和运营,应当走民营化(非政府化)、法制化、系统化、专业化和普及化之路。

从草纸到纸:拜占庭帝国书写材料的演变…………………………………李 强(2.96)

摘 要:拜占庭帝国在欧洲乃至世界历史上产生过重大影响。通过其发达的史学编纂传统及其多样的书写材料,大量古典-拜占庭典籍文献得以保存下来,成为后世发现古典-拜占庭历史及其影响的重要依据。通过文本和考古资料的考察,拜占庭帝国书写材料可以说经历了从草纸、皮纸到纸的转变。这些不同的书写材料,在拜占庭帝国时代的古典-拜占庭典籍文献保存和流传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人类食物结构演变初论………………………………………………………张 箭(2.102)

摘 要:人类食物由两大类组成,即植物和动物。原始人类的食物来自渔猎和采集。距今一万年前后,慢慢萌发了原始畜牧业和农业。由于大自然的原因,宜驯化宜农的野生植物在世界各地的分布是不同的;易驯易畜的野生动物和鸟类的分布也是不同的,因此,作物品种与饲养畜禽在各地区也不一样。这就使人类的食物结构有了差别甚至是较大的差别。地理大发现引发了全球大交流包括农业文明的交流。美洲的农作物传入旧大陆,旧大陆的农作物、家畜家禽也传入美洲,新旧大陆的作物畜禽后来也传图新发现的大洋洲。于是,人类的食物结构差别开始慢慢缩小,以后越来越小并趋于一致。其演变过程基本呈现一个马鞍形。

多维视野下的经济史研究——滨下武志教授访谈录………………………舒小昀(2.111)

马丁·路德写给伊拉斯谟的第一封信………………………………[芬兰]黄保罗(2.122)

关闭窗口